朱文连忙问道。
那人告知,原来是关于草原逃人涌入辽东。
此事虽小,却不好处理,难怪军队不愿意管这件事。
朱文皱起了眉头,沉思如何应对此事。
不久。
他抬起头,定下了主意。
辽东和草原的接壤地带,并不代表长城外的土地就不好,比长城内的土地要贫瘠。
特别是北镇到奴儿干司,越是靠近南方的土地,河流就越多,是可以种地的。
长城保护了内地,让草原骑手无法突袭,但也使得汉民放弃了长城外的土地。
水流充足的地区,地肥草茂,吸引了不少的部落游牧。
这些草原部落,因此对大周没有敌意,遵从大周的制度,成为了熟部。
如果双方有敌意的话,这些草原部落也不敢离长城这么近。
向粘花此等人,他们所带领的部落,就和大周相隔很远,哪怕越往北,河流越少,土地越荒漠。
十方寺堡的长城外,就有数条大河,延伸出来的支流,形成了辽河套。
几名台吉带着数十人,在兵堡外驻扎,他们还真不怕。
得知沉阳知府请他们去沉阳,他们也毫不犹豫,在驻守十方寺堡的金江军士兵们的注视下,大摇大摆的离开。
朱文见到了几名闹事的台吉。
由通事帮忙翻译。
几名台吉哇呀呀的大喊大叫,朱文面不改色,让通事帮忙询问,他们是哪些部落。
来自哪里,何事不满,目的是什么。
清晰明了。
他们当然来自科尔沁草原,也正是因为来自科尔沁草原,才敢来金江镇闹事。
大周的官员们,觥筹交错,草原的台吉们,载歌载舞。
两者是一样的。
大周的百姓流民遍地,四处乞活,草原的牧民生活艰辛,往南求生。
两者也是一样的。
特别是临近冬天,草原的牧民经常会逃入南方,以前辽东都司收拢,后来老奴收拢。
现在的金江镇,同样会收拢。
不同的是。
科尔沁的台吉们,认为他们既然和金江镇是盟友,那么金江镇就不能影响他们的利益。
是朋友,就要归还属于他们的牧民。
朱文不亢不卑。
不理会大叫恐吓的台吉,也毫不退让,反而让面前的几名台吉开始好生说话。
说实话。
此事朱文还真解决不了。
草原的牧民,他是不会还的,大周和老奴都没有还,金江镇还了,岂不是连前两者都不如。
但是他又不能惹得几名台吉翻脸。
将军和巴图鲁汗定下了双方结盟的誓言,不代表下面的人没有意见。
特别是草原部落,制度松散,不像内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