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5页

科技巨头 石慌 1048 字 2022-11-23

“该睡觉了!凯文!”一道声音在安静的室内的响起。

“我会很快去休息!你也休息吧。”电脑前的老年人道出一声沧桑的嗓音。

这位老者的名字叫做凯文凯利,对于这个名字,某一个人如果把自己视为硅谷人,若是不知道这个名字,他将妄为硅谷人。

凯文凯利是美国著名杂志《连线》的创始主编,他甚至拥有“先知”的头衔。他在自己的著作中成功了预测了多个互联网的趋势和大潮流,凯文凯利在上个世纪末叶针对未来二三十年的趋势和概念做出了预测,随着时间的推移,直至今天,他的预测都一一成为了现实,如大数据、云计算、3d打印、博客、屏读、维基等互联网大众智慧的兴起等等。

凯文凯利也被誉为“硅谷精神之父”和“世界互联网教父”,实至名归。

不过,此时此刻的“硅谷教父”看着电脑屏幕时,面色一片凝重,事实上,最近这几年他都未曾有过多少笑容。

他正在关注目前世界上最新的消息,毫无疑问,他此刻正在浏览的新闻正是关于近段时间在互联网“刷屏”的量子计算机。就在外界一片庆贺人类步入量子计算机时代时,凯文凯利在得知这条消息的时候,脸上没有振奋,甚至没有喜悦,而是一片凝重。

他静坐在电脑前闭目思考,冥想了十分钟,随后缓缓睁开了眼睛,从抽屉中取出了一副眼镜,他本可以永远不再需要眼镜,但他没有选择接受“复制技术”的治疗为自己换上一双健康的眼睛。

带上眼镜后,键盘敲打的声音逐渐响起,一个个词汇组成一句话、一段话,直到最后成为一篇完整的文章……

“今天看到的消息让我彻夜难眠,以至于深夜本该入睡并做一个好梦,而实际上我却在撰写这篇文章,也许你已经猜出了我说的消息是关于什么内容了。dwave公司和xlo公司联合制造出了人类历史上第一台量子计算机,这本该是值得全人类欢庆的时刻,也的确如此。

但当我在得知消息时的第一感受却突然感到了一种压抑的情绪,我试图去畅想未来,迎来的却是窒息般的压抑和恐惧。

过去的十年直到现在,科技的进步太快了,真的太快了。

它正在面临失控的危机,科技的发展正逐步面临失控的趋势。

但恰恰相反,我极其鼓励大家去拥抱科技的大浪潮。我认为无论是国家政府、企业组织或是个人,都应该要去拥抱当今这个时代下的科技大潮流,而不是抗拒、抵制甚至是禁止科技的发展。毫无疑问,这是反|人类的。

在今天的科技大潮流之下,各行各业都将会发生颠覆性的革命,并且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当下,具体来说可以参考xlo公司作为例子。并且这些颠覆者不是来自行业本身,如以下在身边、在就近时间发生的例子:几年前翻译行业的颠覆不是来自翻译行业的本身、智能居家和可穿戴智能设备以及智能手机被颠覆也不是来自行业本身,还有医疗行业、娱乐行业等,所有这些我们亲身体会到的都不是来自各行业的本身,而是新的挑战者对其重新定义了这个行业。

挑战者最典型的例子就是xlo,我想大家对这家公司并不陌生,他重新定义了翻译行业、电影行业、手机行业、医疗体系等等。

一些新诞生的科技成为潮流和趋势,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在拥抱科技大潮的同时,也会让人感到焦虑和恐慌,比如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屏读时代的来临重新定义了阅读,纸质书的远去和逐步消失的趋势,这些事物都会让人感到恐慌,但我们最终还是要去拥抱这一切,因为这一切都是大趋势、大潮流,是不可阻挡的,任何企图逆流而上者都将被大浪潮冲击的体无完肤。”

(未完待续)

(s:一个题外话,看到这里的书友们对未来有些憧憬呢?还是有些害怕?现实当然没有书中那么夸张,还好没有书中那么夸张。)(未完待续。)

【第288章:仅是弄潮儿】

“我几乎已经预见当这篇文章发表之后,会迎来什么样的反馈,你可能会说我是在散播恐慌与谣言,是个大忽悠和被迫害妄想症患者,这些我都不在乎。但我最想要迫切的说明是,未来不是我说了算,也不是你或者任何人说了算,外界把凯文凯利这个名字与先知挂上等号,我一直在反对这一点!我不是先知,也没有谁是未来真正的专家,真正未来是不可揣度的,但未来永远值得我们去深思熟虑,因为这是我们的未来!

量子计算机就是技术的催化剂,技术的发展将会因量子计算机这道催化剂而呈现出‘量子跃迁’式的高速发展,以往需要几年甚至十几年时间才会诞生的技术和发明,在量子计算机的催化下,几年甚至几个月就能做到,它的诞生会进一步加速推动科技的进程。可能你会质疑,这难道不好吗?

是的,这很不好,因为我们都没有准备好。我们的速度已经处在红色的警报器之下,可怕的我们还在不断的加速,这如同走钢丝一样,超速的车辆引发车祸的概率更大。

以往新的技术需要几年乃至更长的时间才会诞生,在这漫长的过程中却给了我们足够的适应阶段和去完善他的体系,从而平稳的接受下一个新事物和新发明的诞生。

但今天,我们适应的速度与科技发展和新发明的速度呈现反比的趋势越来越大,我们还没有完全适应,甚至还没有一套完善而成熟的体系来对新的事物进行定义,更新的事物又一次诞生并具有颠覆性,我们不知所措,我们唯有感慨科技发展的太快了,我们一直处在适应和探索的道路上拼命的追赶,我们试图赶上科技发展的步伐,但结果是,我们摔倒在地上的概率越来越大,也许我们摔倒了可以毫发无损的立马爬起来继续追赶,也许我们会在追赶的道路上摔的头破血流,甚至永远都无法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