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3页

文亭虽然叫亭,但经过几百年的发展,早依从先人闲聚的八角亭,成为了今天的文楼,占地面积足有六亩之多,公分上下三层,楼亭有八角铲除坐卧,接天地灵气,三层内均无门窗,保留了亭之一字的精髓。

也不知从哪一年起,当时年度最有影响力的文坛大家自发聚集第一层;考取了举人或者各地的名仕会在第二层论文;风雅有余,却影响力不够又没有参考或者考不上的在第三层,露面的机会少了,不是就成了万年三了吗。

马州远等人的实力均是三楼的水平,但今年不同,有大皇子坐镇,马州远等人也有幸跟着入座一楼,得以进距离欣赏名家大师的风采。

因为文亭没有特定的文具日,所以会碰到谁,完全是个人的运气。

大皇子运气显然不错,他第一次来,便有幸见到翰林院六大老贤者中的两个,还有两个陆家和费家早已被拉下神坛。

也就是说元自冥遇到了翰林院的半壁江山,他全部的现任导师,虽然都是天天见不稀罕再多看的脸了,但遇到的地方不同,意义就很不一样。

元自冥立即恭敬的上前:“太傅。”先帝的封的称谓,至今一直在用。

两位老贤者立即站起来谦让:“大殿下客气,老夫实不敢当。想不到今日竟然有幸在这里遇到大殿下,老夫真是荣幸。”

“哪里,哪里,学生才疏学浅,能得见两位夫子的风采才是学生的荣幸,不知夫子身边的是……”不出仕,不见得认不全朝里的大臣,跟在两位夫子身后的人他均在重要的场合远远的看到过。

方老翰闻言把身后的学生让出来,笑道:“不过是两位门生而已,这位是犬子方淮,这位是我的门生在地方当差,今年正好回来叙职,瀛洲县令高大人。”

“下官见过大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