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这里是平原,又是黑土地,其实比实际产量的话,肯定是能排前面的。而包产到户,自己干自己的,农民自然能更有劲头。虽然徐子凡他们村里有了工人的岗位,但有些人他确实是在种地这方面特别出色,就适合种地。
徐子凡他们村里的土地按人头分了之后,就让不想种地的人把自家的地外包给擅长种地的人。家里没有壮丁的比如吴家,耕种时还可以雇人来种。他们村发展壮大之后最大的好处,就是变得格外团结,且渐渐成为了徐子凡的一言堂。他虽然不做官,但在这东方红生产大队,绝对是土皇帝一般的存在!
他们村分地是不分男女老少,直接按人头分的,苏晴也分到了一块地。她当然不想种,直接把地包给别人了,吴大娘看她每天打扮得漂漂亮亮,特别能花钱,气得够呛。怀疑她去黑市卖东西又没证据,而且真叫她被人抓住还连累他们,整天提心吊胆地盯着她。
而苏晴等了两年还没等来随军的消息,已经等得不耐烦了。在处理完土地的事之后,她就开了探亲的介绍信,跑去部队找吴志刚了。吴志刚这两年根本没回来,苏晴要去探亲谁也不能拦,顺利地去了部队。
家属去部队可以住一个月,她到了部队后,吴志刚对她不热情也不冷漠。就像普普通通的夫妻,没多少交流,一起过日子而已。然后苏晴就知道吴志刚已经有了自己的单独住处,可以让家属过来了。这次她没闹,她一直知道要想以后过得好,必须跟吴志刚关系更亲近点,当然就开始做贤妻了。
而吴志刚所在的部队离城市不远,她逛了几次,发现这边有好多东西是家里那边没有的,价钱上也不是很贵。所以她提都没提随军,只说以后会经常来看吴志刚,但不会过多打扰他。实际上她在回家的时候,就买了两大包东西,藏藏掖掖、小心翼翼地带回了家中,在黑市卖了一千块钱!
看似钱不少,但路上真的十分紧张,而且特别累。苏晴干了一次有点吃不了这个苦,决定半年跑一回就差不多了,她就开始了每半年探亲一次,一次回来挣个一千多块的日子。平日里她也不会每天做头花、衣服去黑市卖了,有了几千块存款,她想去就去、不想去就不去,轻松了很多。
她依然一个人住在旧房子里生活,慢慢的,她觉得这样还挺好。不用伺候婆婆、不用照顾小姑子、不用给男人洗衣做饭,家里就她一个人,手里有钱、有粮,过得不知道多舒服。想到未来几年,百姓彻底自由之后,她还可以想去哪去哪,她就体会到了重生的好处,高兴起来。这一高兴,她也不盯着别人了,毕竟在她眼里,村里这些人在改革过程中指不定都得落魄。
她不再盯着其他人了,其实村里也没人盯着她。当初她那些事已经过去好几年了,现在有人提起她也只觉得是个没什么存在感、不愿意干活的军嫂。大家都还记得她性子不好,所以也没什么人跟她来往,都忙着提升自己拿到更高一级的工资呢。
又过了两年,一些改革的成功让上面有了大动作,直接解散了公社!好多弄虚作假的社长被问责,好多有职务在身的小官没有编制,不算是官。而他们公社由于各方面非常出众,刘社长被提拔为市长,他们这里的一切几乎都没受到影响。
第89章 霸总知青21
公社没有了,徐子凡他们也取消了“东方红生产大队”这个名称。而因为他们村曾经扩大了不小的地域范围,又有大型工厂,养猪场、养鸡场、鱼塘和林园的规模都不小,刘市长在跟上面汇报时,就给他们申请成为了县。
县城名以“东方红”的“东”字和“河西村”的“河”字组成了“东河县”,杨永庆就是东河县县长,周围几个村都成了东河县的管辖范围。
县的级别一确定,徐子凡立即让杨永庆申请盖高中。他们小学和初中都有了,现在急缺一个高中。正好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第二批大学生都毕业了,徐子凡有当初村里所有知青的联系方式,一一联系他们,邀请他们来东河县当高中老师。
大学毕业给分配工作,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得到满意的工作。他们当初就看到了村里的变化,这几年还在报纸上看到过村里建设的报道,在了解过现在东河县的发展后,就有人愿意过来做高中老师,定居在东河县。毕竟其他地方可没有一个像东河县发展这么快的,他们对这里也有了归属感,那是一种很安全的感觉。还有最重要的是福利待遇非常好,回来的没一个后悔的。
徐晓芬本来找了一份工作,知道徐子凡这边的情况后,立马辞了工作过来帮他,还联系了好多同校的学生,居然很快就把一所高中需要的老师招满了,连初中、小学也有了出色的老师加入。她的同学过来自然还能加入工厂和其他单位,他们升级为县需要增设的单位还很多,徐晓芬的努力给杨永庆带来了一大波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