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页

摇头,话都不说了。

“我教你写字,好不好?”天知道无聊的周青峰怎么会有如此突发奇想,也许是他好为人师,也许他想了解一下当前社会孩童的学习能力,总之他忽然表示要当个小老师。

毛阿大自然不会阻止,毛蛋也就点点头。周青峰折树枝当笔,以地当纸,就开始教一二三四五,还是简体字。他一遍念一遍写,毛蛋在一旁模仿,就当是打发时间了。不过这情景太特别,两人身边很快又聚集起好些人,安安静静的看着周大爷教书。

虽说穷富武,可读书也是要花银钱的。对于古人来说,读书的目标就是考科举,让一个壮劳力至少十几年不干活去读书,这可不是一般人家能供得起。哪怕到了现代社会,为了让孩子早点挣钱,读书无用论的观点可是屡见不鲜。

在古代,饭都吃不饱的穷苦人家大多都是睁眼瞎。根本不会有人想要向社会底层普及知识和化。虽然周青峰教的东西极其简单,可对于货栈的流民来说也是开天辟地的头一遭。

而中国人对知识的渴求是刻在骨子里的,当周青峰一笔一划,一语一言的教授知识,很快就有人主动跑过来学,也是折根树枝就在地上划,尽力模仿。

十个数字很快教完,毛蛋轻松掌握。得到鼓励后他咧嘴呵呵呵的笑。周青峰再看周围,包括毛阿大在内的不少成年人都在翘首观望,有人甚至懒得折树枝,直接用手指代笔在地上练习。见他目光看过来,大家大多腼腆的笑笑,却又舍不得走开。

于是周青峰又继续教天地人,手足口,教了大概二十个字后就让他们反复练习。由于教的东西实在简单,大部分人都能学会。

这可真是稀奇事了。

逃亡的流民都是饥肠辘辘,孤苦无依。不过他们能远离家乡,长途跋涉而来,求生的意志和主动性是绝对足够的。当周青峰随口一句只要学会写字,当奴才也能多吃碗饭,流民们的学习热情更是高涨,挤在周青峰身边的人很快就从七八个变成七八十个。

人多带来拥挤,教学实在无法进行。周青峰立马将自己的化下乡活动改为讲故事,他跳到个木桩上让所有人都能看到自己,听到自己。

周青峰讲的也不是什么西游记,三国演义之类的长篇故事。这些故事太复杂,他也记不住细节。于是他讲简短的儿童成语故事,讲刻舟求剑,讲小马过河,讲愚公移山。幼儿故事简单易懂又富有趣味性,还含有朴素的生活道理,反而更加适合盲。

故事中的道理往往是穷苦人家心里隐隐懂得,却没办法用言语描述和提炼出来。听周青峰绘声绘色的讲,好些人都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原来自己平常琢磨的事,道理就是如此浅显明白。

灵力跟意识是有紧密关系的。

周青峰越讲越兴奋,因为他能隐隐感觉到随着自己的讲解,眼前这些穷苦的泥腿子在精神层面上有某种启蒙的跃动。有一种意识上的联系或者说力量在汇聚之后涌向周青峰,他心里恍然有种明悟这是教化之功,是为人师表的力量,是智慧被开启的精神共鸣。

周青峰并不清楚这种力量要如何运用,可他却在为此而欣喜。他暗暗在想:若是能教更多的人,让无数愚昧无知的百姓获得知识,那将会是一种什么情况?

也许古代圣贤之所以伟大而不朽,原因只怕不在于他们修为有多高,而是他们的思想启迪了一个民族。修为不过是他们伟大的附带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