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2页

孙元化长叹一声,要去城外看新式农具的念头只能又再推。反正他今天是没力气出门了。他将报纸和特刊收好,回了房间,在桌面上铺开笔墨纸砚,就给自己的老师徐光启写信。问候之后,他就将这两日见闻和感触一一写上,也问询老师的意见。

现在天津和通州虽然分成敌我两界,可双方商贸人员往来非常密切。孙元化把信和报纸送出后就没再乱窜,他每天看看报纸,等着马公公的更新,就觉着在天津这日子过的也轻松。

革命军的近海捕捞量是越来越大,天津这里的鱼虾供应非常充足。大沽口外就有一支船队进行捕捞,每天都有大量渔获送来,价格还便宜。孙元化就这么吃吃喝喝,潇潇洒洒,等着老师的回复。

等了四天,回复从通州来了。

徐光启开头就痛责自己得意弟子到了贼营心思混乱,不勤于王事却专注于反贼之惑众妖言,以至于自乱阵脚,毫无益处。孙元化被老师骂的汗流浃背,心中愧意深重,自觉有负师尊教诲,罪孽深重。

只是到了信件末尾,徐光启又加了句据闻反贼勤于教化,著述颇多,可多多收集给为师寄来。马可世那阉人品格败坏,心情卑劣,可他写的故事却颇为有趣,于宫廷秘闻所知颇多。他若更新,不忘给师尊也送一份。师尊爱看。

第0427章 传播知识

时间逐渐到了1617年的五月中旬,孙元化到了天津都快一个月了。可他原本想去看看革命军新式农机的事一拖再拖,虽然集体农庄就在城外不远,虽然天津城内的公交马车越来越多,交通越来越方便,虽然他自己都觉着这事拖太久,可他始终没空去。

原因很简单,徐光启让孙元化收集反贼秘术,可反贼的秘术也未免太多了点。

革命军是奉行敞开大门的办学思想,学校里又有太多太多值得学习的知识周青峰对于一些基础知识的传播根本不在意。比如小学级别的语,数学,历史,地理,天,生物,化学,物理,这些简单常识性的东西并不刻意隐藏。市面上很容易获取。

明廷的问题根本不是技术落后,而是政治上的势力失衡。庞大的国力没能集中使用,基层官绅权力太大。革命军的穿越者来到这个世界后很快就明白大明是没办法靠技术自救的。后者若想活下去,先得把自己内部的高层统统干掉才行,这就相当于自杀了。

周青峰一句话讲的很清楚,“真正顽固的敌人是不会来学习我们的,会学习我们的都是可以争取的有用之才。必要的知识扩散不会对我们造成太大威胁,反而有利于我们今后的统治。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就算有少量反动之人偷学,却会有更多的人归顺。大家都是中国人,肉烂在锅里,他们迟早有天也会为我所用的。”

正因为如此,徐光启对反贼之学识产生几分兴趣后,孙元化就肩负师命打入革命军内部跑来偷师。他很轻松的就得以报名进入天津城内一间小学获取免费教育,一天还能白吃两顿有鱼有肉的好伙食。

小学还是以六年制为划分,不过在学历上分成初小和高小。初小教育就是小学三年级以内的知识。

虽然革命军的师资水平良莠不齐,大多数教师只会照本宣科,可孙元化学这些内容真是太简单了。他只花了五天功夫将语,数学,自然的几本书翻了翻,就开开心心的跑去考试。

革命军规定,想要学习高小知识就必须拿到初级凭。孙元化除了对简体字和拼音用的有些别扭外,愣是靠自己的博闻强记把课本给背了下来,轻松通过考试。然后他就申请要求到中级班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