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6页

“明国反贼炮火犀利。”姜弘立一看对手在侧面居然又如此厉害的火炮,就担心正面的炮火只怕更加厉害。可不等他调整了自己的攻击布置,迂回的朝鲜火铳手们就靠一个简单的避让就躲开了攻击,继续向前。

“强兵,贵部实在是强兵!”毛文龙在城头之上原本还跃跃欲试的,可看到这伙朝鲜人才走到半道就被暴揍一顿,又开始有所顾虑。他现在本钱小,除了借助明廷的虎皮,基本就没啥能耐。

不过迂回的朝鲜千人队竟然神经如此大条,挨了火炮奇袭居然还能继续打下去,这点实在出乎毛文龙的预料。

姜弘立看到炮击时也是一惊,可毛文龙的夸奖又让他心里安稳不少。前头千人队的奇怪表现在他看来却不值一提千人队排开的横面超过两百米,挨炮的不过是其中一小段,只是死了几十号人而已。不少朝鲜火铳手只听到炮响,却根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山野起伏不平的地形下,战场信息传递相当困难。视野上的切割经常导致队伍混乱。一部分部队已经被消灭,另一部分还在傻乎乎的向前冲,这事实在古代战争中毫不稀奇。

姜弘立明明知道对手的机动炮兵还在周围晃悠,随时可能再次发动炮击。可他在城头只能傻站着,几百米外负责迂回的千人队已经难以接受他的指挥,现在他只能寄希望于这支部队能建立奇功,打垮在侧翼防守的敌人。

在近卫队主阵左翼的是叶娜。她手边只有不到一百的近卫骑兵,以及周青峰派来的一百多名亲军卫队。而她对面的朝鲜千人队虽然挨了炮击,可人数依旧占据绝对优势。对手勉强以三段击的队列在前进,已经进入两百米范围。

排队枪毙的局面来临

由于火箭对付机动目标效果很差,战场上并没有出现这玩意。而周青峰在正面手握风云幡构筑大阵,也面临对面两个朝鲜千人队的步步逼近,一时半会是没有多余兵力前来支援。叶娜能做的就是靠自己,以及亲军卫队最新装备的燧发枪。

周青峰捐出路霸的遗骸后,史东弄了个坩埚炉专门融化这些高质量的钢铁,重新锻造了一批弹簧钢。赵泽就在这批弹簧钢的基础上小批量生产了1617式燧发枪。

为了让这批燧发枪发挥出应有的性能,赵泽借助自己工厂相当不错的加工精度,给枪管拉出了膛线。他造出了爱荷华木制膛线拉床,并且生产了米尼弹这是一个开创性的进步。

在米尼步枪之前,机械加工的精度不够。这就导致枪管和弹丸往往不匹配。使用铅弹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铅的质地比较软,哪怕弹丸大一点,也能用通条把弹丸硬捅进去有些时候,射手甚至还得用上锤子把弹丸砸进去。

而因为枪管漏气,枪械设计师为了保证威力不得不搞出动辄二十毫米以上口径的枪管。比如大名鼎鼎的穆斯科特火绳枪,口径达到三十毫米。这种重型火绳枪超过十公斤,威力巨大却又笨又重,端起瞄准变得非常困难,以至于得给射手再配一根棍子作为支撑。

而随着加工精度的不断提高,米尼弹在十九世纪中期出现了。这同样是一种前膛装填的步枪,可它的弹丸能轻松吻合枪膛。其弹丸不再是单纯的圆形,而是半卵形。发射时弹丸后端膨胀闭气,确保火药燃烧的气体不会泄露,因此其精度,威力和射程都在暴增。

只可惜米尼步枪在历史上出现的太晚了,十九世纪的武器进步又太快。作为前膛枪巅峰的米尼步枪出现十几年后就遇到了划时代的德莱塞后膛枪,它很快就被淘汰了。

而现在是十七世纪初期,这世界上根本没有别人能拥有零点零一毫米的测量设备,这是近乎奢侈的金属加工能力。高效的米尼弹提供了良好的闭气,让弹丸的出膛速度暴增,飞行同样距离的时间更短。这样不但获得更大的射程,精度同样大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