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的人口不少,却终究没有中原那么多。这里山岭连绵不绝,最先向革命军供应的就是大量木材。开往平壤的运输船往往装载各种生活用品和机械设备,运走的就是粗加工的木材了。
王一宁上任第一个月,就被革命军高效的建设和运输能力惊呆。实际上整个平壤的朝鲜人都在惊讶于城边大同江岸兴起的成片码头和厂房,以及那些冒着黑烟突突突而来的蒸汽船。
这些船只每天至少来一艘。它们运来粮食,运来布匹,运来一切见过和没见过的工具和车辆。同时它们还运走一根又一根从山岭中砍伐下来的木材。用木材换取钱粮,这一切看起来都是如此的流畅自然。
直到有天江面上出现了几艘龟甲船为止
第0468章 海军
朱诚琇眯缝着眼站在平壤港口的岸边,眺望正在修建的十几处码头栈桥。他作为革命军海军统领,在军队内却一直没啥存在感。相比在陆地上威名赫赫,战功卓著的近卫队,海军简直就是捕捞大队和运输大队。
周青峰当初抓朱诚琇来组建海军,一来是实在没别的人手,二来是只想对付对付海盗。至于明军水师比海盗还不如,根本不用太多关注。而海盗战力有限,自然也不需要什么特别强大的战舰去对付,凑合凑合就行了。
再加上革命军刚刚成立,对外商贸需求越来越大,迫切需要大量运输力量。而民间船只有限的情况下,那就是能把海军调来当运输舰队。
尤其是在拿下天津之后,船运的需求更是暴增。造船厂一开始还只能造百吨级的货船,但很快就把五百吨的大船造出来。这就导致海军的人不断被临时抽调去跑运输跑运输还算命好的,命不好得去捕鱼。
朱诚琇出身水师世家,他家在天津水师干了一百多年。可近几十年来,他们家的人懂操船出海的就没几个,懂海战的更是没有。大明水师的人早就沦落为商人,专门负责运货赚钱。
朱诚琇自己原本也只想当个吊儿郎当的公子哥。奈何朱家太爷觉着自家根基便是船,离了大海家族就得完蛋,于是硬逼着他学幸好他会驾船,否则在望海堡被俘后就被砍了头。
不过等到革命军搞出蒸汽船后,水师的那一套立马过时。朱诚琇那套硬帆船的操控方法完全不适合蒸汽船蒸汽船当然好了,无风还能跑得快,吨位还极其巨大,操控性比帆船强太多了。可蒸汽船复杂啊,光是要如何伺候好蒸汽机就是一门大学问。
朱诚琇堂堂海军统领,只能带着手下一千多船长和水手入驻金州机械厂当学徒。他们得重新学习,接受工业化的洗礼,掌握完全不同的知识,从风帆动力转向蒸汽动力过去半年,朱诚琇都是在学堂和机械厂渡过的。
整个学习的过程真是太痛苦,太残酷。朱诚琇费尽心思搜罗一千多海军人员,这些人在学习过程中被淘汰了一半。很多常年跑海的老海狗面对纸笔和机械完全没有学习能力,只能降级去跑商船。海军不得不再补充一批初小和高小生,重新培训。
机械方面的东西还有人教,操船方面的技能必须自己自学和实践。穿越者中不但没人懂,连书都少。赵泽专门将两艘小型的蒸汽船借给他们进行教学使用。那两艘教学船经常是出海就坏,坏了就修,修了再跑,跑了再坏。整个海军的人都被教学船折腾的要死要活。
折腾出来的结果便是半年时间编写了厚厚的几本蒸汽船只操作手册,船用蒸汽机维修规范,海军舰只作战操典。都是新鲜出炉的书籍,里头还含有不少错漏和自相矛盾的地方,正在等待更多实践的检验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