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4页

欢喜记 石头与水 879 字 2022-11-24

宋老太太是个直人,对于与自家有恩的夏家人,她是真心亲近,至于心机啥的,宋老太太还没修练出来呢。倒是夏老太太,窝里横惯了的,出来软蛋一个,面对皇后的祖母,紧张的舌头打结,话都说不俐落。

夏太太倒还好些,只是担心言多必失,顺着宋老太太罢了。她也不敢居功,道,“自蜀中到边城,要不是宋大爷一路相伴,不敢想像。”这是凭心而论,她儿子是帮过宋嘉让,可人家宋嘉让对她家也不错,多有帮忙之处。两家的交情,还真是在患难中建立起来的。

到了夏姑妈实在有些不堪,直接露出巴结的嘴脸来。说句良心话,想巴结宋老太太的人着实不少,夏家也是其中之一。可是,聪明人即使想巴结也不会露出丑态,更不能太离了格,譬如夏姑妈的话,“您瞧着真年轻,跟我差不多似的。”

天哪,这话假的,宋老太太头上花白,兴许是先前草根时受的苦多了,后来富贵了,想保养也保养不来了。夏姑妈这话,简直睁着眼说瞎话。夏老太太这亲娘都想扑过去缝上长女的嘴!

幸而宋老太太不在意,她笑呵呵地,先与夏老太太、夏太太说了两句,又赞过赵长卿,夏玉和赵莲,还给了夏玉赵莲不菲的见面礼。

夏家人寻常出身,乍一进侯府,都很紧张。宋老太太自身也不是什么八面玲珑的人,她对夏家有好感,奈何跟夏家不大熟,实在也没啥共同话题。宋荣的夫人杜氏素来寡言少语,宋大奶奶戚氏正想接个话茬活跃下气氛,宋老太太终于搜肠刮肚的想起一个话题,同赵长卿道,“我听阿让说,你武功了不得。”

赵长卿笑,“自小开始练的,兴许是练的久了,也没宋大爷说的那般厉害。”

宋老太太道,“皇后也喜欢习武,她小时候每天跟她哥哥,早上起来去校场,武功也很好。”宋老太太如今很以孙女为荣,逢人便嘴痒,想显摆一二。。

赵长卿笑,“听说皇后娘娘非但武功好,字也写得极漂亮。”

宋老太太顿时得意,“我院里影壁上那个寿字,就是皇后写的,你进来时见到没?”

“见到了。”赵长卿笑,“以前只是听说,就是见着老夫人院中影壁上的字,才觉着,百闻不如一见。”

赵长卿是说到了宋老太太的心坎儿上,宋老太太说的有鼻子有眼,道,“自从皇后写了那个寿字给我,我院里瓜菜都长的比往时好。”

这就纯粹是宋老太太自己的梦话了,她孙女做了皇后不假,又不是成了神仙。赵长卿笑,“看老太太的菜地里,那小青菜出得实在齐整,胡瓜也开始爬蔓了,还有一样应该是早豆角吧。”

说到菜地,更是宋老太太的本行,在福闽她都没丢下,宋老太太笑,“难为你竟都认得?”

赵长卿笑,“我小时候,祖母为节省,也是在家里辟出菜地来种菜的。后来,我祖母腿脚不大好,父亲就不让她种了。就是我们在边城时,婆婆也弄了菜园子。”轻轻松松的将话引到夏家这里来。

相对于紧张的祖母与母亲,夏玉很快放松,听到自己熟悉的话题便道,“母亲烧饭时,叫我去摘菜,还总是叮嘱,别踩乱了菜畦。”

福姐儿笑,“那会儿玉姐姐家还有果树,杏李梨桃,都有,春天开起花来,别提多好看了。”

宋老太太笑,“你不知道,咱们老家的院子里有一株上百年的桃树,每年结一二百斤的果子。唉哟,到了七八月,那桃儿开始熟了,你祖父同你叔祖父,每天上学去时得先摘两个桃子。那桃子甜的哟,我一不在家就有那调皮捣蛋的跑咱家去偷桃子吃。”

说到这些事,连素来寡言的杜氏都忍不住道,“我听侯爷说过,咱们老宅里那口井打的也好,不论天有多旱,别人家的井都干了,就咱家的井,里头的水又清又甜。”

宋老太太忙道,“可不是么。那井水做出来的豆腐也比别人家的豆腐好,用来煮茶也香,那会儿咱村儿的教书先生最喜欢喝咱家井水泡的茶,咱家没茶,阿荣阿耀两个每天早上把井里打上来的第一桶井水送到先生家去,给先生用来煮茶。”不要以为人家先生是随随便便的看宋家艰难,给宋家兄弟免学费。一则宋氏兄弟的确念书聪明过人,瞧着似有出息的样子;二则,宋家兄弟小时候就会做人,格外伶俐讨人喜欢也是有的。这清晨井中第一桶水,被文人称为井水花,不论是用来泡茶、洗脸、烧菜、做饭,都是极好的。

大家说说笑笑,把宋老太太的兴致挑了起来,宋老太太还特意吩咐丫环道,“去菜地里拔几棵小青菜,放些鲜菇素炒,大家也尝一尝。这新拔下来炒的菜,跟外头菜场上买回来的不一样。”

大家自然又是一番恭维,把宋老太太哄的乐呵乐呵的。

待夏家人告辞时,宋老太太再三道,“闲了只管来坐坐,咱们这样说说笑笑,热闹又开心。”

夏家人亦称是。

赵长卿同戚氏在后头低声说话,“阿白这两天也就回帝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