铃声准时响起,里面的课也刚刚好结束,几秒钟门被推开,学生鱼贯而出。我看人走的差不多了才进入教室,讲台前还有几个学生围着他正在问问题。
他抬眼扫到了我,隔着人说了句:“是陈燃记者吗?您稍等。”
我点点头,其实心里已经不爽。一共就留半小时,还要再等,到时采访素材不够,我岂不是要跑两趟?
余光瞄到一两个女生不断回头打量,我没在意,只是一直在看表,掐着时间,超过10分钟我就要把这几个人都拎出去。
结果5分钟的时候,没听清顾教授说了句什么,大家作鸟兽散。教室只剩我俩。
“在这里采访吗?还是?”我向前一步。
他点点头,找了个前排座位,示意我也坐下。“就在这吧,我办公室不在这栋楼。”
“大纲您看过了,那我就开始了。”程式化地直奔主题,“介意我用录音笔吗?”
“不介意”,说着把眼镜摘下来,按了按眼睛,笑道:“你确定要按照大纲问题采访吗?”
“您什么意思?”我已经放在录音笔开关的手指没按下去。
“那些问题的回答我可以发给你。”他挑了挑眉,“我已经答过很多次,有现成的答案,没必要在这浪费时间。”
我怎么说来着,果然是个难搞的角色。
深吸一口气,抿了抿嘴,“意思是今天的采访到此结束了?”
“还有20分钟”,他看了眼表,“你可以问点别的。”
这时我才反应过来,原来还是要替换问题大纲。
就他的建议,拿到高重复率的材料对我来说意义不大,到时稿子被编辑退回,反而平添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