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页

盛世国师 木兰竹 798 字 2022-11-25

宿谊十分无语。慕晏这样……难道还算好的?那不好的是怎样?

不过以这个时代的评判标准,慕晏的确是个大好人。他平时也没这么好,不过是新官上任,想刷一下仁慈的名声而已。毕竟他在青州的风评可有点可怕。

慕晏虽然没有下马车,但他让了随从带着那叫冤之人去官衙,询问事由。若真是有天大的冤屈,那随后的责罚也可以轻一些。

按照一般官员潜规则,都是先把人罚了板子再说其他的。

当然,官员们基本都不会下轿下马车,顶多吩咐下人一句。那遇上叫冤的人,官员立刻殷勤下马车下轿,然后非常严肃的将喊冤之人扶起来问东问西,要么存在于戏曲话本,要么是事先安排好的。

宿谊本来以为终于遇上什么大事了,可以逞一把威风那种,谁知道车队里两位地方父母官完全没把这当回事。

慕晏的确没当回事。若是他是出来查清什么大事的时候,他遇上这种事,一定会严肃对待。这有可能是陷阱,也有可能难得的线索。但他并非是来查案子的,而是来赴任的。普通老百姓虽然可能认得那马车上坐着的是大官,但不会知道车上的是什么人。

所以这拦车的人要么随意撞运气,要么就是有问题。

不管哪种,慕晏都不觉得当地吏治有问题。一路上,慕晏见到老百姓的风貌,就知道前一任刺史是个有能耐的。若真有什么冤屈,就算县衙府衙都不管,刺史难道还管不了?虽然拦车告状会被责罚,但是越级告状并不会。都有拦车告状的决心了,还去不了州衙?

慕晏更倾向于,这次叫冤之人有问题。

这时候的士族,无论有意无意,对平民或多或少都有一定轻视,不像是后世谁弱谁有理,慕晏在得知事情全貌之前,心中就已经认定那刺史没问题。

宿谊听了一会儿,明白了慕晏和齐韫的意思。在他们眼中,治下百姓安居乐业,且本身也很有名望的现任刺史自然更值得信任。那拦车队叫冤的人自然就有问题的。宿谊不太明白这其中逻辑关系,大概这是社会的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