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页

盛世国师 木兰竹 805 字 2022-11-25

地方试点什么的, 从古至今一直都有。

这时候的地方官权力还很大,刺史军政合一,实施许多政策的时候,甚至都不需要报备中央。若是离京城远, 中央政令到达困难的州,刺史如同土皇帝。

皇帝一直在思考这事。不过现在他就算要改革官制,也是从中央开始, 所以地方暂时不会动。

慕晏其实完全可以自己直接做决定,不必报备朝廷。不过慕晏既然能成为皇帝心腹,这些方面把握的很到位。但凡大事,他宁可累死几匹马,也不会擅作决定。若是必须抓住时机,来不及报备的,那也一定是在做的同时,就派人去告诉皇帝,顺带说明自己没有提前报备的原因,并且请罪。

皇帝虽时时刻刻说慕晏太迂了些,但慕晏这样做法,显然让他越发信任看重。

盐政之事并不急,慕晏便等着京城的回复。不过这一段时间他也没闲着,以私人名义购买海岸线附近的土地。除了为以后制盐做准备之外,他还得为造船出海打掩护。

而且以皇帝的慷慨,他自己买的庄子晒出来的盐,肯定归自己。

就算朝廷同意,他也不过是收拢零散盐户手中的土地,挂靠官员的豪族的土地肯定不能说收就收的。这是政令推行的潜规则。

不过宿谊信心满满。封建社会就是强权,征收土地的时候完全不担心钉子户。本来他还以为必须缓缓图之,结果慕晏直接一封折子,上达圣听,直接就变成政府行为了。

有了那么多地盘,宿谊坚信自己能晒出大量质量上乘的盐,到时候地方豪族算什么?在商言商,统统击垮。

为什么明明在元明时期,就已经发现的晒盐方法,直到清末,也只有福建等地少数零散盐户使用?因为晒盐需要大量的地方和统筹的劳动力。晒盐不是小家小户能做到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