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胡言乱语的人表示, 对于慕晏,他们也只有心理胜利法这一种方法可用了。才华和能力比不过, 圣宠也比不过,除了脑补慕晏自己失宠,他们还能怎么办?
不过这脑补胜利也胜利不了多久, 皇帝很快便下令,让已经受封淳王的易苒同行。易苒受封淳王, 开启了昱朝非用封地为王爷封号, 即王爷不再有封地的历史。
皇帝就这么两个儿子, 淳王被重用群臣都看在眼中,淳王明显是被当辅佐太子的贤王培养。淳王都同行了,慕晏被皇帝厌弃的猜测,纯粹是放屁。
这还没完, 不久之后,皇帝又下旨,太子也要同行。这下子群臣不干了。
太子千金之躯, 出使海外之事,若太子有些好歹怎么办?何况皇帝两个儿子都去了,若船翻了,皇帝的皇位给谁?
皇帝心道,不是两个儿子,是三个儿子。他又下旨,国师同行。
群臣纷纷在朝堂上表演撞柱子了。
皇帝只得道,世界这么大,朕看不了,总要让儿子去看看,免得他们夜郎自大,成为井底之蛙。两个儿子不大不小,年龄正好合适,再大些,他老了,就不敢让儿子去了。既然两个儿子都要去,自然慕晏和宿谊必须同行。
众臣当然知道,若是两位皇子都要去,慕晏和宿谊必须同行,才能最大限度保证两位皇子的安全。
可若是四个人都死在外面,别看昱朝现在繁荣昌盛,瞬间就会陷入动乱之中。
但他们又不能当众说四个人都死了怎么办,只能不断进谏进谏再进谏。
皇帝表示朕意已决,爱卿们别劝了,劝也没用。与其说那些不会更改的事,不如帮朕想想,怎么保护他们的安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