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玉是最了解欧阳暖心意的人.便道:“我家小姐既然穿了这么华丽的嫁衣,就得梳个简单的发式,不然显得太过俗艳反倒不好。”
“是是是、姑娘说得对。”送嫁娘早已被关照过.一切按照郡主的心意来.立刻换了简单发譬。
菖蒲捧过重重七层的金镶玉套盒.送嫁娘拣了一只红珊瑚誓.四对珠钗.钗上镶嵌着龙眼大的珠子.配的都是赤金.一看就知道价值不菲。发饰虽不多.却样样都是只有公主才能裁的凤凰式样,这杏盒是大公主为自己准备的,欧阳暖看着镜子里的钗,不由叹了口气。说起来.公主为她做了太多,明明不该她承受的.这是公主对子君的移情作用到了自己身上.也不知道.此生有没有机会可以回报了。
送嫁娘又举起黛笔.问道:“郡主.画个娥眉吗?”欧阳暖挑挑眉,峨眉那短粗短粗、恰似楂叶的形状.实在是丑的可以.下意识摇头道:“不要.还是远山眉罢。”画好了眉.送嫁娘又取出一片金箔牡丹花铂.朝背面哈了口热气,化开呵胶,轻轻贴于欧阳暖的额间,配上金凤耳坠子,金镶玉臂训.另加一个白玉指环.原本还要戴上镶宝义甲,欧阳暖始终觉得那东西太可怕.便摇了摇头示意不必了。
送嫁娘和十全奶奶对看一眼.都有点纳闷.平日里的新娘子谁不是任由人梳妆打扮,一个个羞怯都来不及.哪里还能这样挑挑拣拣.可是转念一想既然镇北王都说了一切由着新任王妃的心意.便也都不再言语了。
这时喜娘眉开眼笑的走进来.夸了几句王妃好看.又说:“时候不早了,王府的花骄已经到了.还是赶紧上骄吧,免得误了吉时。”
接着便听到外面钟鼓齐鸣、奏起乐来.欧阳暖暗暗镇定了心神.调整了脸上的表情.端庄地在红玉和菖蒲的搀扶下.走出了房间。
“恭喜郡主!’’送亲的大历官员和将领一一贺喜。
“多谢各位。”欧阳暖一一辞别他们。当她快要迈出大门台阶时.突然回过头来,抬起一双清澈如水的眸子,目不转睛地望着前来送行的大历人。
一双清澈如水的眼睛里.有着极为复杂的情感,绣金衣带的光芒在阳光下隐约可见.把她衬托得更是楚楚动人。
“恭喜,恭喜!”众人口中道贺,心中却隐藏着无限的凄凉。不知从何时始.两个国家之间的”出嫁”这个词有了”人质”的含义。他们只能送她到这里了.今天下午.他们就得启程返回大历。
望着这些陪伴自己一起来到异国他乡的人,欧阳暖轻微地叹息了一声,乱世之中,身为女子,只能锁住自己的感情,丝毫不得流露。
转头出了院子.迈下高高的石阶。此时阳光格外明媚.从花园外面传来黄莺的叫声。下了石阶.欧阳暖回首,嗅到了满庭的花香。她顿了顿.随后义无反顾地上了轿子.轿子被抬起来,一扇轿帘还开着。
送行的人眼圈纷纷红了.他们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虽然之前永安郡主只是个名称.一个没有意义的人.可现在他们突然意识到.这是一个被国家牺牲掉的年轻女子。
花骄的帘子放下.盖头蒙上.眼前只是一片红艳艳的色彩.听到外面闹哄哄的人声,和前面传来的阵阵乐鼓。花骄被抬起来.欧阳暖只觉得一阵一阵莫名的思绪忽然从心底涌上来.说不出是无奈.是恐慌.还是难受.只觉心绪不宁。
从雪山上下来,她只是闭门不出、休养身体,其他一切都不想.什么都不再感觉,
离开驿馆的此刻却令自己心虚不已.今天、明天、未来.那些被自己压在心底的东西猛然跳了出来.....这场婚姻,究竟会如何收场......
队伍出了驿馆.迎亲队伍前后各增加了一百名全副武装的士兵。
队伍到了大街上.百姓们不断地涌过来.他们想趁此机会一睹大历美人的风采。
“好大的排场啊!”
“就是啊!这么气派的队伍!”
你们看.还有士兵保卫着呢!”
“这恐是以防途中不测,听说按照习俗.花骄要绕城三周呢!”
按照和亲的礼仪.新郎本来要亲自迎接,谁知南诏皇帝的圣旨突然到了.还赐下无数贵重的贺礼.肖天烨必须在场恭候.所以此刻他并不在这里。在场的人们第一次见到戒备如此森严的迎亲队伍,不由感到惶恐和紧张。
这时候.东门大街上的马棚里.系着几匹马.有两三人正在喂饲料.街上摆着无数的摊子.有人卖豆腐.有人卖菜、有人卖鸡、鸭、鱼、虾.也有小贩在卖馍馍、烧饼、锅贴、煎包,还有人在卖糖水.甜糕、甘蔗、麻薯、汤圆.甚至布玩偶、陀螺、风筝、绣包、锣鼓、兽皮.这些人都在各自做着自己的事情.等到花骄经过的时候.却又不一而同地抬起头看着花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