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他越是这样,喊声就越发热切,在那些声音中,好像凝聚出了一种更为强大的力量,犹如信仰。就好像华国人过年一样,聚在一起吃吃喝喝而已的真有什么意义吗?可是在华国人心里春节是不一样的,是期待了一年的,本就该举国同庆的节日。而看苏宇滑冰,就好像他已然站在了某个高而不可触及的地方,带给大家的节目不仅仅是比赛,更仿佛是一种爱的凝聚了,将全世界的冰迷凝聚在一起,一起喜欢他的花滑,一起起身为他鼓掌,一起尖叫着他的名字。
只是这种全世界的人一起去喜欢一个人的感觉,就特别的让人开心,疯狂。
裁判席这边也听见了现场的喊声,带着几分挑剔的目光在看见苏宇很懂礼貌的回应着观众的期待后,于是眼底的挑剔也就散去了。
观众的认同,对于裁判们也有着一种无形的影响力的,即便花滑比赛在技术分上有着明确的打分规定,但是在节目内容分方面却有着很多的个人情感和审美上的偏向。
因而,当观众为苏宇疯狂的时候,原本在心里对苏宇有着诸多挑剔的裁判,这一刻也不得不谨慎地思考,自己的分打下去会不会成为最低分。
作为一名职业世界级裁判,对分数的追求是苛刻的,而且大家的标准应该是在一定范围内相近的,因而并不是打出最低分或者最高分更显示自己的独特有追求,反而说明自己的目光有所偏差,这并不是好事。要知道每次大赛结束后的听证会上,最低分和最高分的裁判都必须要做报告说明自己分数失衡的理由,有时候理由要是不充分,好点也就是被同行讥笑一下,不好的……被判定打偏分禁赛一段时间也是有可能的。
也正是如此,当现场的欢呼声这样热切的时候,裁判在打分的手也显得格外的迟疑。
我……会不会审美有些偏差,观众们都疯狂喜欢着的节目,我的分数要是太低,会不会成为最低分啊?
裁判对亚洲运动员的审美隔阂由来已久,即便有越来越多的亚洲裁判加入到花滑裁判的工作当中,但是主流审美还是欧美范儿的运动员。
包括畈圭五月虽然是亚洲人,但他的曲子大多数都是欧美的名曲,包括编排老师也是找的世界大编排,除了一些轻盈灵动的个人风格外,他的花滑动作确实都是国际范儿的。
苏宇的这套节目其实也是以国际范儿为主,但是因为苏宇上一世的双人滑已经不自觉间滑出了自己的风格,再加上佘磊的眼光也还没有开阔到那个程度,因而在一些细节的处理上,甚至还有点华国古典舞的风格。
这套节目在世界大赛上不是不好,确实挺好的,毕竟艺术无国界,美到了一个程度审美就共同了,会很好看。然而即便如此,苏宇也并没有超然出其他的选手,裁判在打分的时候,在这种个人风格较为明显的选手身上,都会有种无功无过得过且过的姿态……怎么说呢,就是心里是有一个标准的,反正大家都是自己国家最出色的选手,管你跳的什么舞,只要节目足够流畅,看着还可以,我就给你那个程度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