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正在驿馆休息的大唐女帝接到了大齐女皇的邀请,前往大齐皇宫一聚。
萨云萝看着彦如画送来的邀请函,暗自思量,大齐内乱她不去处理,怎会在这个节骨眼上跑来邀请?是解释说明还是另有目的?彦如画那个女人无事绝对不会无缘无故说什么小聚,看来事情有些蹊跷,难不成是那人有所行动?
见大齐送信的使臣还在等着自己答复,便淡淡一笑道:"请大人稍候,朕随后就到。"
唤了侍女服侍更衣,萨云萝暗自想着可能遇到的情况,也寻找着解决方案,而后随着使臣进了大齐皇宫。
高高在上的女皇笑意盈盈地与大唐女帝相互见礼,彦如画笑眯眯把这一邀请的目的讲了出来:"大唐国威,天下闻名。朕也思慕一睹,这次庄邀,请陛下允许才好。"
桃花眼微转,萨云萝听完便明白了彦如画的目的,看来李政确是有行动,也正如自己所料,彦如画将信将疑,欲信不信,所以才会想出这个法子。
简单的说,大齐是想看大唐水军的笑话,顺便警告大唐,大齐水军不弱,断了自己的谋齐之心。不由笑道:"陛下这样诚恳相邀,朕怎敢辞?也罢,就定于半月后,在两国相邻的济水相见如何?"
既然同意了,地点在哪里彦如画也不在意,自然无其它意见,于是事情便确定下来,随即通告天下。
与彦如画谈妥以后,萨云萝在侍卫的护送下回到驿馆,准备召见鲜于青云一行,想把这一约定和他们说说,顺便听听大家的意见,还未开口传唤,就见红玉从门外匆匆走了进来,俯身施礼道:"陛下,昭明书院派人送来挑战书。"递过手中的信函。
哦?萨云萝兴味挑起一眉,露出一抹笑意,伸手接过信函,打开看了看,说的颇为客气,可言外之意就是两国文人比试一番的意思,不是说南人素性柔弱大方,不善干仗吗?怎么这大齐这般彪悍?这挑战书写的倒是有些水平,言辞用句也颇为精准。
呵呵,这边彦如画刚刚下了战书,要比试水军,那边昭明书院也跟着来凑热闹,要比试文才。得亏自己留了个心眼,带了薄姬随行。嗯,这昭明书院还真是有点夜郎自大的味道呢。
也罢,不让你们看看大唐允文允武,想来也难以令你们心服,这算不算朕在为夺取大齐之后的安定工作,做准备呢?
详细看了昭明书院送来的"战书"--其实题目说简单很简单,是治国策论一篇,明日在昭明书院前当众缮写,张贴于郢州城内,以一日内百姓的投票为依据,定出输赢。
萨云萝不仅心中暗暗好笑,不是说自己对这些读书人有偏见,实在是太于迂腐,以为能文则能治国平天下,以文字之能而目中无人,实在是欠教育。
而且,"战书"居然还认为大唐正实行的国学馆制度有辱斯文,圣贤书怎么是什么人都能读的?贩夫走卒之流的子弟亦登圣贤堂,实在是过分。
萨云萝本来带笑的脸沉了下来,西门千秋说大兴的士族高门制度之可恨,自己感受还没有这么深,原来这大齐竟也是一丘之貉,看来不好好教训教训这帮所谓高门,这帮人还真的不知天高地厚了呢。
于是下令"迎战",并派人向彦如画送上国书,将此次比试上升到国家高度。
这正合了彦如画的心意。其实昭明书院的所谓挑战,就是慧皇帝授意的结果。大唐女帝登基,国内一片歌舞升平,自己上位,就遍地烽烟,说起来这心里不是不憋屈的。另外,总要弄一点别的事出来,转移转移国人的视线也好啊,别大家老盯着自己越看越不舒服。
是以授意昭明书院出了这么个题目,凭借书院和女帝的名头,一定可以让大家把注意力全部放到文事上。至于说比试会输,彦如画想都没想,大齐百年文华,怎么会输给刚刚立国的大唐呢?
52第一部 第四卷 谁主家国天下 第一一三章
对于陛下毫不犹豫地应了昭明书院的"战书",大唐一行人中最着急的还是薄姬。
因为随陛下前来大齐的人中,并没有非常出色的文士,薄姬作为唯一随行而来的学士,觉得就算矬子里面拔矮子,自己也该替陛下应这一战。
但是,南地文人有名,天下皆知,更何况薄姬深知山外有山,天外有天的道理。所以,萨云萝悠哉悠哉的同时,大唐的第一女学士却是有些胆怯。
如果输了,自己倒是无妨,可丢的却是大唐的面子。陛下对自己的殷切之心,薄姬深深明了,但越是想起陛下的知遇之恩,薄姬就更加紧张,更是担心。
晚膳后,闲来无事的萨云萝一如往常来寻薄姬一起散步,看到的不是认真忙碌抱着书本的薄学士,而是正在窗前对着月亮发呆的薄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