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3 华夷之辨

又是几杯酒下肚,应天府尹李敏可能是为了平息之前的影响,以及拔高恭维一下孙鼎,于是说起了应天府的文风教化。

其中最好的例子,自然就是桌上的孟凡,一个土司南蛮归顺于大明之后,都能考得应天府院试第五。

这还不足以说明孙提学重教兴文,有传承之功?

“孙大人,这几年应天府在你的治学之下,可谓蒸蒸日上。短短时间内就连孟凡都精通文墨,取得了院试好成绩,实属功不可没,本官敬你一杯。”

“李大人客气,教化乃先贤至圣的功劳,本官不敢贪功。”

孙鼎谦虚客套了一句,不过还是把酒杯举起来,与李敏痛饮。

本来这也就是两句官场上的恭维话语,没想到之前在主桌上始终一言不发的孟凡,听到后却面露冷笑。

“我麓川本就人杰地灵之处,何须教化?”

孟凡这句话出来,让主桌上数人神情大变,就连之前被罗正质疑面不改色的孙提学,表情都严肃了起来。

因为这不仅仅是没有情商不给面子的问题,而是直接反驳了大明的边陲政策,数次麓川之战的成果!

麓川位于云南的西部边陲地带,元末天下群雄并起,也给边陲少数民族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一名叫做思可发的地方领袖,通过向元朝进贡获得了官职,然后一步步的建立起地方政权,史称“麓川政权”。

到了明朝创立之后,麓川地方政权不断向外扩张,甚至威胁到了云南腹地。不过洪武初年,麓川第二代领袖思伦发选择归顺朝廷,授麓川宣慰使。

但这种边陲领袖,今日归顺,明日反叛这套操作,基本上已经属于常备技能。所以在洪武十三年,麓川土酋刀干猛叛乱后,朱元璋感觉不能忍,发兵斩首了刀干猛,才平定了这波叛乱。

同时还把背后老大思伦发的麓川宣慰使职位给撸了,换上了亲近大明的刁宾玉,这才让云南边陲暂时安分下来。

表面和平一直维持到正统初年,随着明朝委任的麓川宣慰使刁宾玉势力衰落。前任土司头子思伦发的儿子思任发,认为是刁宾玉抢了父亲的职位,感到不服。

于是组织起旧部,还联合了麓川其他地区实力,一同发兵反了刁宾玉,还侵占了属于明朝平缅宣慰司的孟定、湾甸,大肆杀掠。

这种举动在明朝看来,刁宾玉是我任命的宣慰使,你反他不就是反对中央政权吗?

驻守云南的黔国公沐晟,不打算惯着这个土司蛮夷,立马把情况上报给了明英宗朱祁镇,并且厉兵秣马准备干过去!

明英宗收到消息后,也没有盲目准备开打,而是派了个刑部主事杨宁找到思任发传旨,谕令他归还所侵占的地盘。

结果万万没想到这个思任发鸟都不鸟圣旨,还公开宣称:“我就是法”,并且还把名字改成了思任法。

朱祁镇一听,好家伙见过狂的,还真没见过这么狂的。你就是法对吧,那老哥就让你看看,普天之下到底谁的法更大!

有一说一,明英宗虽然仗打的一塌涂地,还成为了著名的“叫门天子”。但是论起开战,他还真就非常积极。

用后世的话说,打不打的赢,那是实力问题。而打不打,那就是态度问题了。于是征调兵马,并且给沐晟下旨发兵讨伐。

只是明英宗自己可能都没有想到,这一场看似简单的征讨反叛土司的战斗,却打了三场大型战役,经历数次降复反叛,足足用时十年才用盟约形式勉强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