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也证明,这种战术确实是有效的,坦克且不说,尤其是那名为斯图卡的轰炸机,炸起那炮楼来真是一炸一个准,都不用八路军的部队上场,人家一两次俯冲投弹,直接就能将八路军眼中的硬骨头炸得片瓦不存。

不过,在打了一两仗后,首长们便发现,这种作战模式虽然十分好用,但代价还是太大了:一辆坦克的租用费用就是三百,一架飞机更是高达五百,虽然相比起它们的价值和作用,这已经是相当的便宜,但想想鬼子修建的炮楼数量,这种烧钱的战术显然不是八路军能玩得起的。

关键打这种仗,完全就是支出,既无法从雇佣军那里获得大量的弹药和药品补给,也很难有什么缴获:炮楼的驻兵本就不多,被坦克炮弹或几百公斤的航弹一炸,哪还能剩下什么?结果爽是爽了,回头一算账,完全就是在花钱买鬼子的炮楼——虽然便宜,但部队既得不到物资,也积累不了作战的经验,这显然不符合我兔一向精打细算,连石头里都要柞出油来的行事风格,更重要的是,长此以往,对部队的发展也是极为不利的。

也就在这时,无意中再次翻阅画册的首长惊讶的发现,画册中的内容竟然又出现了新的变化,在原有的雇佣模式之上,竟然又多出了一项‘日常任务设定的说明’,按照这份说明,他们完全可以将攻打日军炮楼的作战当成是一个长期有效的悬赏任务来发布,并且,其价格和参战人数都可以由他们自行设定。

第三十章 日常任务

===========================

土胚房的会议室里,众首长们正讨论和研究着雇佣军新出现的任务模式。

或许是已经见识了对方太多不可思议的能力,对于严格保管下的画册为什么会出现变化这一点,众人倒是没怎么在意,毕竟,相比起每次交易后,对方都能直接从他们的小金库中拿钱的本事,区区一册画报的偷换还真算不得啥,与其去纠结这些难以解释的现象,还不如好好合计一下,该怎么利用好这个新出现的任务模式。

按照字面意义的理解,这种长期有效的‘日常任务’应该并不是特指某一项任务,而更像是发布某种悬赏,比如,以八路军当前所面临的困境,完全就可以发布一项针对鬼子各处炮楼和军事设施的‘日常破坏任务’。

由于是悬赏,而并不是直接的雇佣,所以,理论上他们甚至可以将每个炮楼的破坏任务奖励设定为一块钱,甚至更低——当然,真要这么干,对方还会不会接受这项任务,恐怕就难说了,而且以八路军的节操,哪怕明知道规则中存在着这样的漏洞,首长们也是不会去占这种便宜的,所以,他们现在讨论的关键,还是要不要发布这样的悬赏,以及,如果要发布,又该怎么跟对方合作,才能达到最好的战斗效果?

鬼子当然要打,但并不是说为了打鬼子就可以不顾一切,对八路军而言,打击侵略者和发展壮大自己的队伍都是同样重要的,所以,除非是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绝大多数时候,他们的作战行动都得考虑‘划不划得来’的问题。

怎么才叫划得来?

装备的缴获,敌军势力的削弱,我解放区的扩大,民众的支持,部队的实战磨练,这都可以视为是某种意义上的‘收入’,而战斗的支出,则是战士们的鲜血,生命,以及各种稀缺的军需物资。

毫无疑问,比起每次租用雇佣军的飞机坦克去攻打鬼子炮楼,这种悬赏性的合作方式无疑更加灵活,也更加划算,比如,在经费不足的情况下,如果八路军方面觉得每攻打一个炮楼都需要支出五百大洋以上的现金实在太贵,那么他们完全可以将自己能够接受的心理价位以悬赏的方式公布出来,至于说,对方会出动多少人,出动哪些装备,完全就由对方来决定。

只是,问题还是那个问题:就算能以更低的价格干掉鬼子的炮楼,可这种完全依靠对方的作战方式,对八路军而言依然是形同鸡肋,既无法缴获多少弹药物资,也没办法锻炼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