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义勇军确实不怕死,也似乎掌握着某种无法解释的力量,使得他们甚至可以将战士的生命都当成一种近乎于无限的资源来使用,但这并不意味着八路军就可以理直气壮的将他们当成炮灰,因为这完全违背了八路军对待抗日友军的原则。

其次,就算义勇军不在乎被人这般利用,可他们部队那作战的风格,也实在让人很难将这样的重任交付于他们:关键是,你永远不知道这帮家伙会干出怎样的事情来,就像在首府城,明明委托给他们的任务是守卫城市上空的安全,歼灭来犯敌机,可他们倒好,才守了几天,就跑到汉口去直接端了鬼子的老窝。

所以说,面对这样一群既无法沟通,又不按常理出牌,甚至随时能将任务置之不理的家伙,哪怕他们的战斗力再强,也是很难让人放心的将任务交给他们的:天知道这帮家伙在接受阻击日军的任务后,会不会脑子一抽,就跑去打太原——不开玩笑,就他们以往这么多回的表现来看,这事弄不好他们还真干得出来。

除此之外,首长们也从以往的委托中看出了一些门道:

简单来说,义勇军的委托方式目前有两种,一是交付其具体的任务,比如救援被困的独立团,或是伏击鬼子的运输部队,像这样的委托,对方是按照出动的兵力数量来收费,而任务只要一完成,其部队就会迅速撤离战场,算是钱货两清。

另一种委托形式,则是长期有效的日常任务模式。这样的任务委托,无法指定其具体的作战内容,收费也相对灵活,通常是按照任务的执行程度来收费,与前一种委托最大的不同,就是对方的部队会长期出现在战场,这当然是好事,但缺点也同样明显,那就是会极大的增加战场的不确定因素,因为谁也不知道这帮爷会干出怎样的事情。

第五十八章 我们还是应该稳一点

=======================================

两种委托形式,可以说是各有所长,前者适合用来救急,执行一些难以完成的紧急任务,后者则更具性价比,但同样也要作好应对一切可能发生的意外的准备。

可以肯定的是,这次反扫荡的作战,与鬼子的交火绝对不会是一次两次,俗话说得好,救急不救贫,那义勇军就是再好用,也终究不是自己的力量,不可能什么事情都指望人家,否则,那还要八路军做什么?

所以,结合各方面的情况来考虑,首长们很快就作出了决断:像义勇军这样强力的友军,当然不可弃之不用,但反扫荡毕竟是八路军的主场,没道理叫别人来替自己挡枪,而义勇军作战时那不拘一格,如天马行空的特点,也注定了他们只适合用来执行那种不设任何限制的敌后骚扰任务。

换句话说,这次的任务,同样会以日常任务的形式来发布,并且,八路军方面也不会给对方提出任何明确的作战目标,其任务内容只有一个,那就是尽可能多的击杀鬼子,破坏鬼子的装备,物资,总之,声势闹得越大越好,为此,八路军甚至为此特别拨出了一笔款项,用于支付此次委托的经费开支。

按照任务悬赏开出的价格,对方每击毙一名鬼子的士兵,都可获得一块大洋的赏金,佐官以上的军官要贵点,每人一百大洋,而破坏的军需物资,则以吨位重量来计算,每吨物资破坏的赏金跟佐官的悬赏一样,都是一百大洋。

正常来说,这样的悬赏价格当然是低了些,但没办法,谁让八路军穷呢?老实说,要不是之前当中间商从国府那边狠赚了一笔,连这样的悬赏都开不出来,但对方既然是真心打鬼子,想来也不会介意奖金的高低,毕竟,真要是为了赚钱,对方怎么选也都没理由会选择跟他们八路军合作,所以,这些钱与其说是奖金,还不如说是八路军的一片心意和诚意。

按照首长们的设想,以义勇军那帮家伙的搞事能力,给他们发布这样完全不受限制的任务委托,反倒能最大限度的将其破坏力发挥出来,虽然不确定对方能做到何等程度,但最坏的结果,也无非就是什么战果都没有,那样的话,就当是没有友军配合,靠自己的力量,八路军同样有信心打好这一战,若是运气好,义勇军真能在鬼子后方闹出些动静来,那指不定就能里应外合,趁机狠咬鬼子一口,让他们赔了老家又折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