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也知道现在的卫所早就崩溃了,卫所兵及军户早就成了那些世袭武将们的私产,对于, 这样的情况,他们虽然感叹, 但是从来也未想过要改变这些。而是, 一直都抱着得过且过,缝缝补补的状态过着日子。
更何况,他们也认为,朝廷除了卫所制外,还实行了募兵制,就像现在充斥在大明各地的浙兵,就是明证。
至于,为什么大明喜欢用浙兵当做募兵制的首选,这其中最大的原因还是在于戚继光等人。
嘉靖年间的时候,倭寇屡次侵扰东南沿海,更可怕的是他们还曾打到过南京,还在朱元璋曾经御笔题写的一块御匾上留下了一个鸟铳子弹打出来的痕迹。
这简直就是奇耻大辱!
所以,在当时,朝廷对倭寇那真是既恨又惧!对之,无可奈何。
也正是在朝廷为之焦头烂额的时候,戚继光俞大猷等抗倭名将横空出世!他們带着自己在浙江义乌招募来的矿工,开始训练抗倭新军,而这支军队就是被后世誉为戚家军的军队。
也正是他们对战倭寇屡战屡胜的胜绩,使得他们在当时大明的军队体系之中格外的耀眼。
就连一向鄙视武人武官的文人文官们,也忍不住的对他们刮目相看。
所以,在后来只要是朝廷有硬仗要打,这些文官们他们第一时间想到就是招募曾经为戚继光立下赫赫战功的浙人为兵。
他们潜意识的都以为浙兵就是当时的最强的兵种!
其实,他们完全的忽略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那就是军队纪律和军队训练的重要性!
真正强悍的不是浙江人,而是戚继光和俞大猷的练兵方式和军法军纪!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结论,那就是因为在原来的历史时空里,在晚清的时候,曾国藩就是以一介文人的身份用了戚继光留下的兵书,训练湘军,从而使得他成为晚清第一人。
由此可见,真正训练和纪律才是军队的制胜法宝!
所以,在申时行王锡爵等为代表的文官里心里,就算是卫所兵崩溃了,只要浙兵还在,那就没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