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二章 灵魂拷问

崇祯十一年,清军再次入塞。勇卫营北上抗清,在各部明军纷纷避战之时,一支独秀,与清军大战于吴桥。

清军入寇,起义军复起。崇祯十二年,张献忠重新起义,明军在战场上屡战屡败,连秦良玉的白杆兵也全军覆没。但勇卫营却在丰邑坪大破罗汝才,成就了荆湖战场上的第一功。

但是,越是如此,曹化淳所受到的攻击就越多。

最后,在崇祯十二年的时候,曹化淳连上三疏,说自己病了,被迫告老还乡。

但是,曹化淳的故事也并没有因为他告老还乡而结束。

就在清军定鼎北京之后,曹化淳感念先帝之恩,他就对清帝上疏请求照料崇祯帝后陵寝。

本来这事,清帝已经允准。

但是,也就在这个时候,曹化淳原来交好的文人和东林党人们对他发起了进攻。

已经投降做了“清官”的顺天府杨博,宛平杨时茂等分别上疏参告曹化淳“开门迎贼,贼入城,挺身侍从,今清入都,又复侍从,此卖国乱臣,虽万斩不足服万民心。”

可是,曹化淳此时已经离开京师六年了啊。他怎么可能来开北京的城门迎接闯贼入京呢?所以,显然,这就是文人们的无耻诬告!

而实际上开北京城门迎接闯贼的,却是当时崇祯皇帝的兵部尚书张缙彦。

在李自成大军兵迫北京城下之日,张缙彦自忖大明朝已不可保,为了改换门庭,投靠新主子,命人打开正阳门,迎接刘宗敏部入城。

这完全就是士大夫们自己干的好事,但是,他们却把这锅甩到了一个已经离京六年的老太监身上,其无耻程度,简直让人叹为观止。

这也已至于曹化淳在临死前写下了一片着名的感怀诗。

诗云:

“报国愚忠罔顾身,无端造诬自何人?”

“家居六载还遭谤,并信从前史不真。”

曹化淳的最大悲剧就是他低估了人性的无耻,高估了读书人的底线。于是,就在他生命的之后尽头,他也终于发出了自己的灵魂拷问——写在纸上的历史是真的吗?

------题外话------

吼吼吼,,第一章到!!

今天必然多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