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四章 刘盈:斩鲸澄碧海,卷雾扫扶桑!

天命唯汉 曹吉利 1610 字 2022-11-26

古人认为火光朝上,烟雾升天,可与天神进行沟通,只不过刘盈觉得这应该是先用烟熏一下老天爷,免得他老人家打瞌睡,错过了接下来的工作汇报……

旋即,提前就准备在山顶的牺牲,也就是牛、羊、豕这样太牢,以及梅花鹿、牦牛等其他动物被一一宰杀,用礼器盛满鲜血,由礼官转交刘邦,用作祭祀的血食。

这,叫做初献,也就是三献之礼的第一道流程。

然后刘邦三拜九叩,刘盈捧着一捆青草走上登封台,开始手脚麻利的编织起来。

这种青草名叫做一茅三嵴草,也叫做灵茅,得名于草叶子上有三条凸起的嵴线,是江淮之地的一种特产,是祭祀神灵时用来过滤酒水的一种工具。

当年齐桓公讨伐楚国用的战争借口中的那一句‘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征;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中的‘包茅’,指的就是这种茅草。

少顷,刘盈端着过滤好的酒水放在神坛之上,完成了三献之礼的第二道流程,亚献。

紧接着,则是随行的诸侯王走上,各种捧着形制不一的利器,将五色土和五谷等祭品摆放在神坛之上。

到此,三献之礼正式完成。

少顷,鼓乐之声再变,刘邦从怀中摸出一块玉牒走到神坛前,用只能有他一个人听清楚的声音小声滴咕了起来。

这一刻,刘邦时常挂在脸上的那一种玩世不恭的神情消散,取而代之的少有的庄严肃穆。

玉牒上写着的文字,是他想要说给上天的话,除了刘邦本人之外,剩下的谁也不知道。

而此刻和上天直接对话的权利,也只有刘邦一人。

刘盈对此表示无所谓,反正这种权利将来会是他的,不急。

于是他的视线就从刘邦身上离开,悄悄打量着登封台周围的众生相。

庄严肃穆者有之,满脸不耐烦者有之,神色木然者有之,最有趣的是,有些人偷偷打量着刘邦,脸上露出几许艳羡,恨不能以身相代,但旋即回过头时却满脸严肃。

不经意间,刘盈的视线发现了人群之中的陈平,顺着他的目光望去,心中带上了几分了然。

………………………………

翌日清晨,观看过日出的壮丽景象之后,封禅的队伍立刻出发,向着梁父山而去。

在那里,将举行祭地的仪式。

其实本来应该先祭地再祭天,但刘邦处于叛逆期,决定把当年始皇帝封禅泰山的流程倒过来举行……

经过了昨天一下午的时间,之前祭祀上天的地方,已经堆起了一座高九尺,宽一丈二尺的土堆。

土堆下面埋的,正是刘邦昨天用的那一片玉牒。

至于随后的立碑刻石,就需要等待祭地之礼结束之后再运到山上了。

上山容易下山难。

看着刘邦踉踉跄跄的身影,刘盈心中一片暗爽,让这老头抢了自己封禅泰山的机会,遭报应了吧,该!

不过他虽然在心中腹诽,还是快步上前扶着刘邦,慢慢向山下走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