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9页

靳元良去牧远府拜见知府上官全时,上官全便对徐覃大加赞誉。徐覃先是大批量种植黄金拐枣,发展食品制造业,利用黄金拐枣的特色招商引资,并且给予先行的商贾各种优惠政策,吸引商贾的到来,获得第一桶金,之后又去各地考察调研,翻阅县内典籍,询问当地老人,终于还原了前朝被戎狄侵犯导致资料毁灭的取水建筑“坎儿井”,绘制完善工图,在选址过程中又找到了过去被毁灭的坎儿井遗址,下令重建,引出地下水,之后又选取其他地点再次建造坎儿井,使川辽县的水源不再局限于原先的那一抹泉水,黄金拐枣也得以大量种植,不再局限于泉水边,开始遍布全县,甚至都种到了县外来。

坎儿井建造完成后,地下水被引出地面,部分干旱的戈壁上居然渐渐长出来草。随着这些草地的新生,绝迹已久且颇负盛名的川辽县特产——长须羊,也重新出现在了这里。刚出现的时候不过两三只,但经过徐覃的精心养殖,也恢复了一定的规模。

徐覃还把坎儿井的资料整理出来,献给知府上官全,希望能将此法流通全省,上官全大力称赞,并勒令各县县令学此古法。

可惜最后能真正建造起的坎儿井寥寥无几,毕竟坎儿井的地址选择是有讲究的,没有人会像徐覃一样踏遍县里的每一块土地,丈量土地,观测地势地貌,选择最佳的造坎儿井的地址,又发现了遗址。

而且除了民生经济,徐覃在军事方面也没落下。

据说两年前,有戎狄曾来侵犯,却被徐覃带人雷霆击退,后又有多次骚扰,却皆未成功。

知府上官全对徐覃可谓是赞不绝口,早已上书奏明皇帝徐覃的优秀政绩,奏折中皆是表彰赞扬。

靳元良所要上任的县城就在川辽县邻县,途中要经过川辽县,他与徐覃本是同乡,将来又是同僚,自然理应拜见。

马车继续朝前行驶,很快,他们就听到了热闹的声音。

穿过又一座拐枣林,他们就看到了一座恢宏的城。

川辽县已经与林苏离开时截然不同了,城墙恢宏高大,看上去庄严而不可侵犯,十分坚固,两侧城门极为宽阔,可以容纳数辆马车。

靳元良一路走来,经过不知多少的边陲小城,这些县城的城门大多破败不堪,满是灰尘,狭小肮脏,如川辽县这般干净整洁、庄严恢宏的,可谓是还未曾见过。

简直不像是一个小小的县城。说是府城也不过如此了。

徐覃虽不是在意外观之人,却深知门面的重要性,坚固恢宏的城门,才可以打消旁人的忧虑,给人以安全感,使商人乐意来此行商,百姓愿意来此定居。

更何况此为边境,本就需要坚固的城门,来抵抗戎狄的侵袭。故而徐覃在城门的选材与建设上,可是颇费心思。

而此刻,这宽阔的城门外,却是站满了排队的人,乍一看,黑乎乎的全是脑袋,大大小小的车辆排成了一排长龙,骆驼驮着厚重的行李,而牛和马拉着一车车满载的商品。

书童瞠目结舌:“我们一路上都见不到什么人,难道人都是在这里了吗?”

书童来到牧远府后,就没看到经过的县城中有那么多的人,经历过战乱的县城还没有恢复生机,大多荒凉,人们也是畏畏缩缩的,个个有点风吹草动就躲到家里,县城都是静悄悄的,可这里却截然不同,人山人海就不说了,人们在队伍中等得无聊了,便开始天南海北地谈天说地,热闹极了。

只是,看到这么长的队伍,书童不免苦了脸,那么多人,他们得要排到猴年马月去?

怕是比牧远府府城外的人还要多。

不过很快书童就亮起眼睛来:“老爷,我们是来上任的官员,有提前进城的特权。”

靳元良却摇了摇头:“上官大人与我说过这里的规矩,这特权,恐怕在这里是行不通的。”

书童却不以为然:“老爷你可是那位徐大人的同乡,自古乡党便是天然的盟友,又同在牧远府为官,老爷你的面子,那位徐大人怎么会不给?”

靳元良依旧摇头,见书童梗着脖子要去试,便失笑道:“好吧,你想试就去试吧……”

靳元良坐着的马车跟在了这条长龙的尾巴后面,而书童很快就欢呼一声,迅速地往队伍前面跑去。

果然,不出所料,书童很快就蔫头耷脑地回来了。

他气呼呼道:“老爷,我都还没跑到城门口,就被人抓住了,说我扰乱队伍秩序……”

“还检查了我的路引,记了我的姓名和籍贯,说什么念我初犯,这次就算了,下次就要罚钱,再下次就要打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