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8页

但皇帝可万万没想到, 自己的六儿子居然这么短命,几乎自己前脚刚走,后脚儿子就来地下陪他了。

六皇子腹泻而死之后,先帝的子嗣就差不多死光了,除去和亲的四皇女,这一届的皇子皇女中,就只剩下虞若菱硕果仅存了。

于是便换成了虞若菱上位。

然后问题便来了,虞若菱当了皇帝,那谁当皇后呢?

当时先帝朝中的老臣还没被虞若菱清理, 不像如今这般安静如鸡,个个都对皇后宝座虎视眈眈,恨不得把自家的儿子都送到虞若菱床上。

那时可谓是腥风血雨, 虞若菱的耳边常常会响起夸赞那些公子们的声音,这边某某公子乐善好施, 去贫民窟里亲自施粥, 惹得百姓感恩戴德, 那边某某公子勤劳能干, 将家里的内外大事都打理得井井有条,再这边的某某公子宽和大方,有孔融让梨之美德,从来不争风吃醋……

这些夸赞的话,简直都要把那些“某某公子”吹出花来了,听得虞若菱耳朵都快生茧了。

不过说实话,这场皇后之争和虞若菱还真没什么太大关系,当时,她初登皇帝宝座,这把龙椅,连坐都没有坐安稳,决定权还是在这些大臣们手里,更何况,她对谁来当皇后,也没有特别大的兴趣,毕竟真按照她自己的意愿,她压根就不想选什么皇帝,所以对她而言,无论是谁当选了皇后,反正都是花瓶,放在宫里供着就好了。

与其关注谁来当她的皇后,倒不如关注这一批即将举行的科举中,究竟有没有几个好苗子,可以为她所用。

因此,这场皇后之争,主要还是这些尚没有意识到虞若菱的威胁、未联合起来的老臣们在斗争。

最后,在出现某某公子落水、某某公子脸上起疹子、某某公子被爆出已经有了恋人、某某公子离家出走浪迹天涯……这些事件之后,众朝臣终于意识到了,他们之间根本势均力敌,在敌方的虎视眈眈下,仅凭我方,是完全无法凭借自己的力量,把自己的人推上皇后宝座的,无论是谁推出来的人成为了皇后,都会遭到其他势力的反对和迫害……

既然如此,那还不如遵从先帝的安排,从先帝之前定好的那家里,选一个皇后出来好了。

至少,他们得不到的,别人也休想得到。

虽然先帝临终前定下的皇后人选是一个女子,但这位原本的皇后,却有不少哥哥和弟弟。

于是,众大臣们便从那位原本皇后人选的哥哥弟弟中,挑了一个人出来,送上了凤座。

而这被挑出来的倒霉蛋,就是那原皇后人选的同胞哥哥。

据他们所说,这位新皇后和他的妹妹一样,同样贤良淑德、宽和仁厚,而且饱读诗书、极善女红……

虞若菱对此无可无不可,不过当她真正见到这位皇后时,倒是有些意外。

怎么说呢,这位皇后,和她心中想象的完美大臣模样,实在是太像了!

这些大臣们这次倒没有骗她,这位新的皇后的确饱读诗书,不过比起诗词歌赋,他更喜欢读史。而他也的确非常擅长女红,绣的龙凤呈祥屏风栩栩如生,至今还在虞若菱寝宫里放着,不过比起女红,皇后他更喜欢对弈,常和虞若菱厮杀得你来我往……

虞若菱和皇后讨论朝政时,他也常会有惊人的见解,许多想法都会和虞若菱不谋而合,并且还会指出其中疏漏之处,并完善补充,让虞若菱又惊又喜,虞若菱常会就某一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和皇后秉烛夜谈,浑然忘记了时间,一直聊到深夜都不觉疲惫。

虞若菱时常都会感到惊异,她毕竟是来自现代社会的人,很多想法都超脱于这个时代,甚至可以说是惊世骇俗,但皇后却能跟上她的思维,不觉有异,反而告诉她如何徐徐图之,如何将这些想法更好地和这个时代融合,伪装一下,让人们欣然接受……

若非朝阳小世界现在就只剩下了他们五个玩家,虞若菱几乎都要怀疑皇后也是现代来的了。

事实上,虞若菱能成功打败朝中诸老臣,掌握朝政大权,也少不了皇后的出谋划策。

不仅如此,皇后还是一个劳模,只要是虞若菱颁布给他的任务,他都能高效率完成。

有夫如此,妇复何求啊?

皇后简直就是她见过的最一等一的贤内助了。

可惜……想到这里,虞若菱心中不禁有些遗憾,可惜是在这后宫里见到了皇后,若是在外面中见到了,她定然会欣喜若狂,三顾茅庐也要把皇后拉来当她的谋士。

到时候,她和皇后一定能上演一出“帝相和”的佳话。

然而皇后偏偏嫁给了她,因为凉国这狗屁倒灶的传统,这嫁人的一方不能染指朝政,害得她找皇后商量朝廷大事都只能偷偷摸摸,后来东窗事发,大臣们纷纷指责皇后牝鸡司晨、不守夫道,就连她的心腹大臣们都看不惯,都来向她进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