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少部分老虎,还相信自己是天命之虎,坚持学习百家言论。
此时,距离众凌山虎妖下山寻找养成对象,已经数年过去了,可惜的是,最后的结果,却不尽虎意。
一些凌山虎也想向王十二郎学习,从零开始养成,于是他们精挑细选了一些看上去聪明的文盲,供对方读书,对方也信誓旦旦地说一定会好好学习,然而没过多几个月,当他们再次去见对方时,却发现对方根本没有好好读书,而是把凌山虎妖资助他学习的钱用来花天酒地,很快就挥霍一空。
还有一些倒是认真学习了,可惜的是,学习进度及其缓慢,连字都没有认齐,完全是个学渣,和凌山虎妖们半斤八两,倒是和他们惺惺相惜了起来。
养成惨遭失败。
而另外一些凌山虎妖吸取了前一部分虎妖的教训,不找文盲,专找寒门读书人,送钱送粮食,资助他们读书,让他们无后顾之忧,这些寒门子弟初时也同样感激涕零。然而之后,一部分寒门子弟怎么考都考不中童生和秀才,一部分寒门子弟倒是考中举人甚至进士了,但面对众虎妖时,尤其是在发现众虎妖实际上胸无点墨后,就陡然换了副面孔,一副不可一世的鄙夷样子,自然不会给凌山虎妖们什么学习上的帮助。还有另外一部分人,念在凌山虎妖们过去的资助和接济上,帮忙教他们读书,却对方日复一日的提问中渐渐失去了耐心,最后拂袖离去,将凌山虎妖过去资助他的银子统统还给了对方。
这些在科举上有所进展的学子,要么忘恩负义,要么毫无耐心,要么工作繁忙、根本没有时间教导凌山虎。
养成再次惨遭失败。
当然,也不是没有成功的。
一位凌山虎妖在游历期间,资助了一位看起来很聪明的少年,虽然这位少年并没有像他想象的那样成为儒生,却凭借凌山虎妖的资助金和自己灵活的脑袋,开始了创业,用了六年时间便积攒下了硕大家业,成为了富商。为了报恩,这位富商很豪气地在家里请了许多先生,专门来教凌山虎——当然,最后的结果是,这些先生都被凌山虎的石头脑袋气跑了。
这位富商也是一名学渣,只能识字,再多的文化便没有了,无法给凌山虎更多学习上的帮助,于是他只能安慰凌山虎。在得知凌山虎的烦恼后,他便将自己做生意的秘诀慷慨地教给了对方。
什么“广撒网才好捞鱼”,什么“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
终于,在富商的教导下,这只凌山虎妖大彻大悟,开启了“海王”的生活。
作者有话说:
又是一个新的月份到来了,新的月份新的开始,这次我要立一个反向fg:这个月,我做不到日更……
第288章 雍朝
总之, 最后,在这只凌山虎妖的广撒网下,他终于获得和王十二郎一样可以探讨学问的良师益友。
而同时, 因为他大量资助寒门学子和贫困百姓的行为, 他也被周围城镇尊称为“王大善人”,受万人敬仰尊崇,甚至还有百姓自发给他立庙。
当然, 这都是后话了。
在养成计划取得成功后, 这只凌山虎妖也将他的成功秘诀慷慨地分享给了他的兄弟姐妹们,于是雍朝各地, 纷纷涌现出了一个又一个的王大善人,以乐善好施、求贤若渴的行迹,在当地乃至邻近之地颇负盛名。
不过,虽然渐渐有其他凌山虎妖养成成功,王十二郎依旧相信,自己是除祖父以外,其他凌山虎妖中最有文化的一个。
毕竟他才是第一个成功实施养成计划的人,其他凌山虎妖,不过是在拾他的牙慧, 比他晚了数年。
而在最近一次举办的凌山虎妖文化交流会中,其他老虎的表现,也向他证实了这一点。
想起其他老虎气急败坏、又不得不承认他学问最高的样子, 王十二郎的脸上就不禁露出一个得意的微笑。
不过他好歹还记得现在是学习时间,便收敛了笑容, 拿着手中的书卷, 继续摇头晃脑地念起来:
“公孙丑问曰:‘夫子加齐之卿相, 得行道焉, 虽由此霸王不异矣。如此则动心否乎?’孟子曰:‘否,我四十不动心’……”
念着念着,王十二郎便感叹道:“不愧是孟子,凡人不至寿尽,心不可不动,而孟子四十岁的时候,便能不动心而活,不愧是儒家圣人!”
听到王十二郎的话,贝榆耐心地解释道:“十二郎,此处讲的‘不动心’,并非是指心脏不跳动,而是在回答前文所说……”
说完,贝榆又将整句话解释了一遍。
王十二郎恍然大悟,合上书道:“原来如此,多谢子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