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拿着碧瓶,忐忑又兴奋地,坐上了这由碧瓶幻化成的扁舟,随着这扁舟,摇摇晃晃地,朝不知名的远方游去。
……
等老道士和小道童终于到达终点时,他们脚下的扁舟又重新变成了一个碧瓶,将满江的水吸入,落到老道士的手上。
但老道士和小道童,却没有时间来探寻这碧瓶的秘密了,他们已然被他们所看到的东西震撼了。因为浮现在他们眼前的场景,完全超乎了他们的想法。
“仙境啊!这一定,就是古书记载中的洞天福地了!”老道士激动地说道。
只见出现在他们面前的,是一片被奇花异草占据的奇幻溶洞,仙气飘飘,脚下有云雾涌动,仿佛翩然云中,如梦似幻,抬头望去,头顶皆是如星空般的璀璨星子,星罗棋布,仔细一望,便发现这些星子的位置在不停变动,似乎有人,在以此为棋……虽然是在不见天日的石窟中,但此地却与外界白昼无异,光华灿烂,碗大的夜明珠像是石头一样,被随意地抛掷在角落里,散发着莹莹的明光,老道士往夜明珠旁边一看,还看到了各种珍贵的玛瑙玉髓、珍珠象牙、金鼎银环……
此间还有许多人在这仙境中穿梭,说说笑笑,谈笑间,对这些奇珍异宝熟视无睹。
这些人也非是凡人,个个仙风道骨、超凡脱俗,玉骨玉肤,神采奕奕,姿容气度,绝非凡尘可见,宛如神仙中人……
不,这些人就是神仙!
有人行走间云雾涌动,霞光随身,有人抬手间百花齐放,春回大地。有人在上空乘鹤而游,与鹤共鸣,而这溶洞的上空仿佛就变成了真正的天空一样,无边无际;有人在地上簸箕而坐,拿出一只笔,随意泼墨,作画间,一幢幢亭台楼阁、琼楼玉宇,相继而成,转瞬便化作实物……
此地还有一巨池,占据了此处半地,池中有灵泉不断喷涌而出,其水皆为金色,在星光下闪烁着灿烂光芒,宛如传说中的金浆玉醴,周边的奇花异草受这池水滋润,看起来越发生机勃勃。而大部分仙人都在这灵泉旁,或站或坐,或哀或乐,谈玄论道,共饮此水。
这池水醇香扑鼻,同样涌入了刚到这里的老道士和小道童鼻中,让他们精神不得为之一震,神思清明。
老道士和小道童没有见过世面,看着这副场景,嘴巴张得比鸡蛋还大,呆呆地站在那里。
第295章 雍朝
这些仙人个个仙气飘飘, 周身光华流转,轩轩然如朝霞举,霞明玉映, 光彩耀人, 老道士身处其中,只觉自己宛如灰扑扑的瓦砾混入明耀玉石之间,不由得自惭形秽, 一时之间, 有些局促不安,心中胆怯, 束手束脚,不敢上前。
却不料有仙人见到他们,居然主动迎了上来。
“莫不是‘芥舟道’的道友?”来人是一个清俊道士,青年样貌,眉眼如画,面如冠玉,气质清雅,肩上还站着一只黑猫,他看到了老道士手中的碧瓶子, 看向老道士和小道童的眼里,满是善意。
老道士立刻局促地给这青年道士行了个礼,嚅嚅道:“不敢不敢……岂敢与仙人相称‘道友’?”
“莫要惊慌。”这青年道士温和笑道, “我可不是仙人,只是和你一样的求道者罢了。”
“你我同为三清门下, 本无尊卑之分……若是论起辈分来, 说不定, 我还要唤道友一声师叔呢。”
听到这话, 老道士更加惶恐不安了,同时还有些茫然。
老道士本是玉清一脉“芥舟道”弟子,然而“芥舟道”衰弱已久,传承百不复一,诸多法门皆已失传,传到他这一代,便只剩下这一个碧瓶子,和那世世代代“芥舟道”弟子对修道成仙的执念和渴望。
以及那句代代相传,被师父郑重传授,至今他也不知道里面藏了什么隐秘的话——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
故而老道士对这青年道士所说的东西,似懂非懂,满面茫然。
见老道士和小道童有些拘谨和畏惧,青年道士也不奇怪,这样的场景,他自打来到这里后,就遇到过许多次了,他笑着拉着他们一同游逛,初时两人还有些局促,但或许是这青年道士语气温和,见之可亲,便渐渐放松下来。
尤其是小道童,不停睁大眼睛,张大嘴巴,看看这个,看看那个,被这仙人或华丽或神异的法术给迷了眼,若不是老道士拘束着他,恐怕他早就撒欢似地跑过去近观了。
听到青年道士向他介绍道门修炼体系和他们遇到的其他仙人,老道士的胆子也大了许多,恭敬地拱手问道;“尚不知仙人名讳?”
“不必唤我仙人,唤我道友即可。”那青年道士笑道,“我名清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