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辞则是退到了桌案旁,坐在椅子上,他饮了酒面上还有些微红, 大约是觉得内里热腾的紧, 看着桌案上的茶杯直接拿起就往口中灌下。

“王爷,那茶凉的很。”

“不凉本王还不喝呢。”

凉茶醒神,萧辞从衣袖里抽出一信封,扔到了床榻上, 低着头垂着眼睛也不说话。

宋行舟十七那信一看,原来是当日在龙兴寺的桥下找到的, 这几天被各种烦心事扰着, 竟然将最重要的事情给忘记了,该死该死。

他赶紧将信打开, 读了一遍,略微不解又看向摄政王,问:“王爷,这个罗铭又是何人?”

萧辞弹弹袖口褶皱,也不看他,道:“信中说他父亲本是孜州负责军粮运送的一名小官,只因七年前江北一战时运送的军粮落水, 而耽误了时机,父亲获斩首,他也落入贱籍, 自是不能科考, 而后又无意间发现, 当年运送军粮的船是人有意凿穿, 才导致军粮落水的, 后来他几次到长安鸣冤都被人从中作梗,只得忍心吞声。”

宋行舟又将信中内容看了一遍,仍是不解,又问:“先不说此事真假,只说这人与科考案又有什么关系?为何尹小七的案发现场会提示这封信的所在?难道他与尹小七有什么关系?”

“本王推测此人便是尹小七的替考者,罗铭因是贱籍又在长安无法谋生,便想到替人科考之法。”

宋行舟惊讶不已,忽然想到什么:“也就是说,两个尹小七的尸体,有一个是假的,就是这个罗铭,对吗?”

“不错。”

宋行舟又思索了一会,道:“也不对呀,当日是江大人认出来仵作的画像之人是尹小七的,难道是江大人认错了?而且贡院之内尹小七饮食不洁面汤,暴毙而亡其父还找到了官府,这……到底哪个才是真的尹小七,哪个才是罗铭?”

萧辞眉头微蹙,道:“想来这二人必有些样貌身形的相似之处,罗铭在信中提到了长安贡院,明日你去一趟查探一番。”

宋行舟应了一声,忽又觉得不对劲,问他:“王爷不一同前去吗?”

萧辞站起来,走到门口,坐在他的轮椅上,面冲着外头,道:“本王公务繁忙,无暇同去,以后你的案子,本王叫江空畔同你前去。”

说完就头也不回的消失在了夜色之中。

宋行舟捏紧手中的信,又看看窗外浓郁的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