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小徒弟拿了参匣子,是捧着走的。

前头林大夫开始炮制药,其余的让小徒弟抓药包好,怎么服怎么煎说着,姜老太年纪大记性不好怕糊涂,什么三碗水煎一会又是一碗水,她怕这么贵价东西糟蹋了不说,要是跟老三的药一样,到时候病没治好,还给坏了,这就糟了。

能有几个银钱这么糟蹋的?

“麻烦您再说一道?”

林大夫不厌其烦说,还给写了,可姜家人全家都不识字,姜二苗是多背多记,最后重复了遍,林大夫点点头说对着,孩子现在退热了,没什么大碍,回去煎药喝着,参茶不断,量不可过,慢慢养着。

“没白带过来。”姜老太对二苗说,她只知道豆豆现在没大事了。

姜二苗又在心底默默念了好几遍,姜大壮也重复着。药都拿好了,钱也交了,东西都记下了,姜大壮抱着儿子,按理该回了,天也不早了。

“不急,去街上买个点心,二苗前头说买你苗子的姓啥住哪里?得谢谢人家,要不是人家,豆豆要耽搁。”

姜老太是抠门,在村里也不好惹,脾气臭,爱骂人,可有一点,那就是不欠人情,今个早上借牛车,说什么都要给钱的。

人情上,姜老太活了大半辈子,那是早早还上,省的心里老记挂,谁知道啥时候就忘了。或者是搁久了,屋里人多心思不在一处,想省着钱,慢慢的就不觉得这是个人情是个事了。

但你得记着。

姜老太跟俩孙子说道理,“……赶牛车回去快,不耽误这一会功夫,谢了人家,回头豆豆好了,家里什么农货再送一些。”

“奶,我知道,都记在心里。姓岑,岑夫郎家里住西北边,离这儿不远,有个小院子得从窄巷子进……”姜二苗话说的快,奶说的都是正理。

一家人说着往出走,林大夫听着咋这么像齐家,当即是喊住了人,说:“小哥儿,你说的地方是不是大街面上挂灯笼齐家?”

姜二苗挠头记不起来了,说:“好像是,之前我从南边过去,没走大路,光记得小院子,不过岑夫郎相公好像姓齐,是个少爷。”

“那就是了,你们去吧。”林大夫指了路,末了又说:“那是我们铺子东家家里。”

诶呦这可巧了。姜老太张嘴就说:“都是一家子的善心啊,难怪你们东家铺子开的长久,好心呐。”

一家子道了谢,赶了牛车走了。

林大夫也感叹凑巧,一回头就看到齐老爷在,这是全听见了,不由说:“三郎君心还是好的,歪打正着救了一孩子。”

“是了,你昨日说他还年轻,是年轻气盛了些,心好就好……”齐老爷点点头说。

齐老太爷在时,当时乐善好施广结善缘,像是资助许秀才读书科举,虽说齐老太爷也有功利心在,但好事实打实的做了,还有找了林大夫来坐堂。

当时林大夫年轻没资历,也怕,齐老太爷就说,他这药材铺子本来只是卖药,但穷苦人家看不起病,有时候头疼脑热说不清,你给瞧瞧,看怎么抓药怎么治,当时是不收来买药人看诊的钱的……

所以镇上、附近村民都往平安堂跑。

现在一想,齐家药铺一间变两间,关系好的,都是老太爷在时结识留下的人脉关系。

齐老爷不如他老子,所以怕家业栽在他手里,怕后继无人接管家业……

作者有话要说:

齐少扉日记6:越越明日给阿扉做肉饼,明日怎么还不到啊,越越对阿扉真好~

第30章 青牛镇30

齐少扉起了个大早,自己穿衣,收拾好后,乖乖趴在床边看越越。岑越其实早醒了,里头大崽的,尽管很小声,但他又不聋,再者十几年如一日的早起,这个点差不多醒了。

就是阿扉怎么这么早。

小朋友偶尔还是要睡懒觉的。

岑越好奇,就没吱声,看着阿扉穿衣收拾,衣服带子系的很好,还是活结,很仔细,阿扉其实很聪明,学东西也认真

曾经岑越想过,要是给阿扉教字教常识,阿扉是不是能慢慢的重新‘长’一遍,指的是思维智力,不是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