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我家越越做买卖,常说大事抓了,小事放过,水至清则无鱼,过好自己日子就是。”

秦珏听了眉头一动,觉得齐清越知道他愁什么,但好似又说的不是一回事。

也没多问,此事问不了的。

十七日,开朝。

同日,小院早早收拾好了行李,岑越托人将钥匙送到了牙行,六辆车马,顶着风,回乡。

“王爷,齐少扉一家收拾行李今日回去。”下属来报,询问:“是否要拦着些?”

摄政王沉吟了下,说:“不了,今日早朝结束,便散布消息,齐少扉无官可做,心灰意冷落魄回乡种田。”

“是。”

此子胆子太小了。摄政王心想,不过也不碍事,“那个李举人接到了吗?”

“王爷已经接到了,按脚程,再过五日便可到盛都。”

摄政王点点头,“先关着此人,不急,再放放消息,多热闹热闹。”

“是。”

李举人便是当年跟杨淙在假山洞的举人,他本来家贫,学问一般般,不然也不会捧杨淙臭脚,临考前几个月又撞见了杀人案,吓得肝胆俱裂,差点能病死,自是没发挥好,落榜了。

之后杨淙送人离开,给包了一百两银子。

再之后杨淙做了季太傅的女婿,还给此人写过信,送过银子

杨淙那会也胆小,怕李举人告发,因此写的书信都透漏了些,还有银子,自然银子李举人早花完了,不过‘认证物证’摄政王都能给备齐。

还有一点,杨淙做官几年后,胆子大了,便懊恼以前给李举人去的信,留了把柄,便又写了信,光看信内容就是一位好心人,想拉拔昔日同窗举人,邀李举人上京,给安排个小官。

这是想放眼皮子底下看着,再敲打敲打,彻底栓到一条绳上。

可惜,现如今是杨淙胆大包天,盛都的官想安排便安排的证据了。

作者有话要说:

齐少扉日记68:回乡了回乡了,要做齐草莓了,开心呀!

第125章 北安伯125

还未出一月,天还是寒的,早上赶路时顶着寒风。

圆月下个月才满打满算两岁,这么小的孩子,刘妈妈听郎君说这日早上回,是怔愣错愕了好久,半晌找不出话来。

岑越以为刘妈妈会问的时候,只看刘妈妈点了点头,说:“那得给车厢里头加厚一些粗布,小少爷年纪小,这会赶路回去天冷,怕吹着寒风。”

“是,那劳烦刘妈妈了。”岑越点了头。

此次提早回去,临时决定的,因此很是仓促。十六日阿扉去秦府的时候,刚一走,岑越便交代家里收拾行囊,在小院住了小半年,东西自然添了不少,主要是家里有孩子,他们能凑合勉强,可孩子不行。

“宝宝椅和床就不带了,看看附近有人要吗?”岑越说。

刘妈妈忙说:“巷子里有一家,她孙子比小少爷大半岁,应当是用得着,我去问问。”走了没两步,又折了回来说:“我明日再说吧。”

小院关起门来收拾行李。

幸好是过年,五个车夫都没跑活,收到郎君要回消息,当即是收拾铺盖卷衣服被褥,连带着搬家拌行囊,人多,收拾起来很快。

晌午饭吃的简单。

青丝有些心不在焉,到午饭结束,便去找郎君,“郎君,要回了,我能不能去一趟徐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