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车飞快地驶过荣昌街。
距离花朝之夜的动乱已过去了多日,荣昌街复见繁华。此时华灯初上,街上人来人往。有几个十六卫骑马经过,还有卖糖人的小贩热情地招呼他们拿上两个。
马车减下了速度,拐进春来巷中。
春来巷里这会儿已经有十六卫在周遭戒严了,周围的住户都关起了院门,只剩下十五号的门前停着几匹高大的骏马。
马车缓缓在那里停了下来。
车帘打起,一见是他,周围的卫兵们纷纷抱刀向他行礼。
而马上的方临渊也是一愣,当即翻身下马,赶到车前。
赵谁也没管,一双眼只看向方临渊。
“这里的人……”
他甚至难得地有些乱了方寸,方临渊一停在他面前,他不等下车,便飞快地开了口。
却见车下的方临渊抬起头来时,竟是先伸出手,是一个要扶他下车的动作。
“你怎么亲自来了?”只见方临渊问道。“什么情况,你派绢素他们来说一声就行了嘛。”
赵微微一顿。
他看向方临渊,恰好方临渊抬着头,他毫无阻碍地便看进了方临渊眼里。
仍旧是一双浓黑得鹿似的眼,里头含着两分荣辱与共的关切,却仍是亮晶晶的,半分未被损耗其中的光亮。
没有打量,没有审视,更没有怀疑与质询。
这一刻,赵清楚地发现了一件事。
他一路忐忑烦躁的猜想,根本没有发生。
因为……
方临渊似乎并不关心院里的人是他的谁。
高悬云端的太阳,仍旧是光耀而明亮的。
它既不会被空中拂动的尘埃所污染,也不会被蜷缩在角落里的阴暗所打扰。
他本该高兴,却发现,原来自己就是那片污浊、却微不足道的尘埃。
从院里取出的房契地契上,落的都是赵的名字,并非是卷宗上的窦怀仁。而那女子则是扬州来的,本是个官妓,前些年被赎了身,脱了贱籍,如今是官衙登记在册的良民。
房子和人都与窦怀仁无关,自然这案子也就销了。
至于那院中的孩子是谁的,也就没人关心了。
毕竟公主殿下一介女子,收留个孤儿寡母也算不得稀奇。见着徽宁公主亲自前来处理此事,又有安平侯在场,谁也没有再对这双母子提出任何异议。
方临渊也将案卷详情写明之后,交给了李承安。
“你拿去卫戍司吧,明早卯时我再去取。”方临渊说道。
既然马车来了,又到了收队的时间,他便省得再跑一遍卫戍司了,不如今日早早回府。
李承安也懂事,当即接过案卷,与十六卫们一道送方临渊与赵的马车出了巷口。
方临渊在马车里狠狠地伸了个懒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