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傅明玉的吩咐,陆家人也开始朝后山的密室里面囤积粮草和其他生活必须的物资,尤其是盐巴。

陆老庄主觉得,自己的外孙女带来的消息一定是准的,若是真的会继续有灾年乃至流民之灾的话,那不光是粮草,就连药品和盐巴都会涨价。

好在陆家手里有盐引,他们不光开始囤积粮食,更开始囤积食盐,还有各种草药。

一旦各个周府都闹起来,食盐的运输不通,必定也会疯涨。

反正陆老爷子觉得自己外孙女要自己买什么,他们就囤什么准没错。

信上说,给傅明玉征集的二十万两银子的粮食已经由她两个表哥直接出去到周边的农户手里购买了。或许是陈粮,总之先收一部分,也有那些经验丰富的老农会观看天象的,提前抢收了自家的粮食,这几日也就都晾干出面粉了。

价格虽然是要比平日里收高了些,但是不高点的话,压根收不到粮食。

又过了十日,傅明玉的余毒全部都解除了。吴医正还用蝴蝶草配置了一些解毒的药丸让傅明玉戴在身上。

这蝴蝶草可是好东西,吴医正配的解毒丸里面加了天山雪莲,几乎可以解天下百毒,宫里虽然没有蝴蝶草,但是连年进贡来的天山雪莲倒是存了不少,这次被吴医正用掉了不少。

有太后的加持,御药房的人也不敢多说什么。只能随着吴医正用去。

大雨下个不停,下着下着就入了秋,各地已经有人举办仪式来祈求老天停雨了,与此同时,各地参加恩科的举子们也纷纷入京,只是这一次很多举子到了京城就纷纷病倒了,毕竟顶风冒雨的赶路,让这些平日里几乎门都不出的书生们着实的吃不消。

傅明玉为了这件事情还专门入宫去找了一次太后。

前世虽然没有这个恩科,但是前世有这场大雨,大雨之后,京城爆发过一次小规模的瘟疫,皆是因为前来京城的往来客商被淋雨了又不想花钱所以就硬扛着,扛来扛去的就扛不下去了,一个个的纷纷病倒。

傅明玉想着就连经常在外面行商的客商们都架不住这样的大雨,更何况是那些书生呢?所以她就入宫和太后说了这件事情。太后一听,这倒是个大事,这次恩科,太子是主考官,也就是说考中的人都是太子的门生,这考试都没考呢,门生先病倒一大片,这成什么样子,未免沧海遗珠,造成遗憾,太子决定赠医施药。

毕竟来赶这次恩科的多半都是寒门举子,能凑够来京的盘缠一路赶来都已经是不错的,有的甚至是连盘缠都不够,一路靠着蹭寺庙里面免费的吃住前来的,这些人到了京城一旦生病了,哪里还有多余的钱财去看病?若是因为生病而错过考试,不光是他们自己的损失,更是太子的损失。

原本太子是想直接包下京城最大的医馆来开放给这些举子,但是被傅明玉给否了。

毕竟京城的百姓还需要看病,需要吃药,若是真的将最大的医馆包下来专门给举子医治的话,那岂不是让京城的百姓只能去旁的地方医治?这并不是一个两全的好办法。

后来倒是太后想了一个办法,既然要赠医施药,钱都已经花出去了,索性就花的再彻底一点,干脆由太子出钱包下四所客栈专门供举子们休息用餐,而大夫就由太医院的太医们轮流值守了,横竖平日里那些不当职的太医们也就是在太医院里喝喝茶,看看医书。

太后这么一说,太子的眼睛就是一亮,但是傅明玉想到前世的小疫病就是从客栈里面最先爆发的,于是想了想,又提出了一个法子,让不生病的学子们住在一起,让生病的学子们集中到其中的一个或者两个客栈之中,这样方便调配太医和药材,也方便管理。而那些不生病的学子们可以安心的读书,不被其他人惊扰。

这个想法一出,太子便真的服了自己的祖母和傅明玉了,他的那帮幕僚们怎么就没想到这么好的办法呢?

第82章 好想

果然如傅明玉所料,那些举子们到了京城之后,除了家庭条件特别好的之外,基本十之五六都被淋的不轻,有的得了肠胃炎,有的则直接病的拄着杖子挪过来的,还有一些没到京城就病倒在半路上的,那也着实是没办法了。

殊不知,傅明玉入宫去提的这桩事情倒是误打误撞的坏了周家的拉拢人心大计了。

周家果然在京城租下了一个地方专门供举子们休息和读书之用,只是他们没考虑到学子们会生病,并没准备医师和药材。

相比较于周家的片面,太子这边则准备的十分充分,考虑的也煞是周全。他们直接在几个城的城门口设立了专门茶棚,专门给入京的举子们提供各种热茶和姜汤,他们还直接将学宫之中负责登记各地学子的官员直接派去了四个城门口,方便让各地前来的学子直接就在城门登记,分发号牌,拿到号牌的学子们就可以先经过医师的简单体检,分别入住到太子提供的客栈里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