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页

是了,老皇帝直到现在也没有将楼念放在眼里。他执着地认为,是张桓打着楼念的旗号带兵的。

他对楼念的轻视也正是从此而来,他认为楼念只是这个大军名义上的主人。

张桓没有说话, 心中涌起一阵悲凉。他已经快二十多年没有见到皇帝了, 没想到当年踌躇志满的青年也会变成今天这个样子。他现在只后悔没有早些去救张妃,将她一个人留在暗无天日的皇宫, 忍受着这样的一个皇帝。

“德海公公”, 楼念知道再和老皇帝说什么都没意义了,他也听不进去事实, 于是楼念叫住了老皇帝身边的太监。

名叫“德海”的太监连忙上前,他也算是个“人精”了, 很明白自己现在应该为谁办事。

楼念站在了老皇帝的面前, 一字一句地说到:“父皇似乎被夷国人给逼疯了, 你送他去宁慈宫修养吧。”

德海太监立马上前“搀扶”住了老皇帝, 点头哈腰地对楼念说到:“殿下说的是, 奴才这就送陛下去歇息。”

老皇帝似乎还想说什么,但是他旁边的太监紧紧地拧住了他的手腕,硬生生地把他往外面带。

老皇帝的力气本就不如这个太监,所以在太监的连拖带拽之下,他只能被拖出了太和殿。他不解地看向着满殿的大臣,他不明白为什么直到现在所有人还是对楼念唯命是从。

宁慈宫一般是太后呆的地方,纪国暂时还从来没有出现过太上皇,所以楼念就直接把老皇帝安排到了那里。宁慈宫地处皇城西部,位置比较偏僻安静,而且宫内陈设都非常朴素,想来是一个幽禁的好地方。

老皇帝迁往宁慈宫之后,皇宫里也逐渐恢复了生气,宫中剩下的太监宫女不多,所以大部分还是交给了楼念手下的人代劳。在给后宫的嫔妃举办了一个葬礼,将她们的尸骨送往皇陵之后,便开始筹备登基大典了。

毕竟趁着江南还没有弄清楚情况的时候,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把控北方是最好的选择。

而且多亏了楼念一路设置的女兵营和重建后勤部,使得她的威望在百姓之中极度上升,此时登基正合时宜。

老皇帝的诏书,都有别人帮忙代劳出具。因此楼念登基称帝,可以说是“手续具全”,名正言顺的。

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自然不会去追究那份诏书到底是不是老皇帝的本意。他们只知道楼念杀进都城,救国救民于危难之中,所以老皇帝将皇位传给了她。

鱼谨把玩着手里“震边将军”的官符,一边得意洋洋地给林衍看:“正二品震边将军,女帝陛下真的大手笔。”

林衍咳嗽了两声,笑着和鱼谨说到:“我怎么感觉你胖了一圈?”

鱼谨无奈地摆了摆手,从衣服里掏出了一块金砖:“我没胖,只是往衣服里塞了金砖而已。”

“你不会就这么塞了一路吧?”林衍有些目瞪口呆地看着鱼谨,他当时以为鱼谨说“塞金砖”只是开玩笑而已,没想到这家伙真的付诸实践了。

鱼谨理所当然地点了点头:“你可别和别人说啊,我这是真怕那天一不小心就穿回去了,总得给自己留点财产不是?”

林衍有些哭笑不得,旋即转回了正题:“我让你找的天然磁石怎么样了?”

鱼谨一拍脑袋,立刻回复到:“差点把这事给忘了,我正想和你说呢,待会我就把东西放到你的府上。”

林衍微微点了点头,登基大典分封众臣的时候,楼念曾想要封林衍为丞相。不过林衍以身体不好的原因给拒绝了,这可让朝堂上的人对此议论纷纷。

毕竟丞相这个位子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楼念能这么果断地给出去,足以说明她有多看重林衍。

但是林衍也清楚,他的身体无法负担太劳累的工作。而现在他的首要目的就是制作发电机,给电池充电,不能把太多的精力都放在处理政务上。

最后楼念只好退了一步,将丞相的职位交给了一个德高望重的老臣,而林衍如愿得到了一个翰林院的闲职。

曾经林府的后院已经散的差不多了,跟着来到都城的人很少。一些农家出身的侍妾小娘,早在得知楼念颁布法令,给成年女子立户分地之后,就带着孩子去了分到的左陵郡田地上。

一些不擅长耕地的侍妾小娘也总有一技之长,亦或是在途中找到了新的婚姻对象,还有的是她们的儿女找到了新的出路,于是便脱离了林府。

现在除了大夫人带着几个小娘早逝的孩子,就没有其他小娘还在林府呆着的了。大夫人也自己立了一户,不过不种地,只是经营着一些小生意。

听闻都城夺回之后,大夫人便搬了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