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皮肤屏障破碎或者是天生比较脆弱的人,是有可能钻得进去的。”方樾道。
“就找不到一个地方没有这种鬼玩意儿吗?!”赵新面露厌恶之色。
听到这话,方樾突然抬起头,“并非没有,只是对于人类来说,生存条件也会非常恶劣。”
他思考过这个问题,直到最近,脑子里才出现了一个答案。
那个答案来自池小闲的那个关于冰天雪地的梦境的启发,再结合郑东来他们用于让真菌处于休眠状态的环境低温,低压,缺氧。
“是哪里?”赵新道,“南方高地有这种地方吗?”
“没有。”方樾摇摇头,“在境外。”
“境外?”
“是的,就在南方高地的西南方向,旧世界里中国与尼泊尔的边界”
“珠峰大本营。”
方樾淡淡道,“一块大灾难后没有受到过任何污染的净土,对噬肉真菌来说生存条件足够恶劣,但对人类来说,也同样恶劣。”
第102章 成瘾
“珠峰大本营……珠穆朗玛峰……”
赵新默念着这个熟悉而又陌生的名字。
在旧世界, 珠穆朗玛峰身为喜马拉雅山脉的主峰、世界之巅,是无数攀登爱好者梦寐以求的天堂和终极理想目标。
在1953年5月29日,新西兰登山家埃德蒙希拉里和尼泊尔导游丹增曲布首次登顶珠峰。此后, 无数挑战者趋之若鹜地冲顶珠峰。许多人都因为体力衰竭、氧气耗尽、雪崩冰崩等自然灾害而遇难。
每一支攀登小队的前进路途上,都会遇到无数冰冻着的攀登者尸体。它们就像是一处处标记,时刻提醒着他们人类的渺小与不自量力。
为了服务攀登,珠峰建了许多营地。登山队们在冲顶之前,也会在数个营地之间多次往返攀爬, 以适应高海拔环境。
珠峰大本营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营地, 它是一个围绕珠峰核心区建立的生活地带, 海拔5200米, 坐落在一个狭长山坳里。每年登山季, 它都是世界各地登山爱好者的出发点和后方基地, 不仅提供生活设施, 还包括了一些医疗保障。
方樾给两人详细地介绍起来。
“除了大本营,还有其他很多营地, 比如海拔5800米的过渡营地, 6500米的前进营地,8300米的突击营地,也被称为魔鬼营地。”
他之所以会知道得如此清楚, 还是因为那节《灾后生态与地理环境重构》的课。
“珠峰是全球气候变化的前哨,研究冰川变化具有重要意义。”那位老教授的话至今留在方樾心中。
他指出, 从二十一世纪以来,珠峰的冰川就因为气候变暖不断地减薄、退缩, 而且这种消融还在加速。全球变暖引发大灾害后, 地球上百分之九十的冰川消失,珠峰作为幸存者, 为人类保留下了关键而重要的冰川资源。
“那上面现在又多少度呢?”赵新问。
“大灾害后,北半球进入过一小段时间的冰河时期,珠峰的温度下降了不少,海拔六千米以上,年平均气温可能在负四十度以下。”
“具体多少,我现在也不能确定。唯一可以肯定的是,低压、低氧的环境绝对是噬肉真菌所厌恶的。”
方樾为他们提出了一个巧妙的,遥远的,听上去不可思议,甚至带有一种幻想色彩的方案。
就像是那些不可捉摸的,缥缈的极光。
方樾也清楚这一点,他淡淡道:“你们随便听听就好,这个计划一点也不成熟。珠峰大本营听上去像是个基地,其实只有一些非常简单的房子和帐篷,设施远没有那么完善,条件其实又艰苦又恶劣。那里的生态环境也很脆弱,可能很难承受住整个高地难民的迁徙和群居。”
听完他一番话,赵新笑了笑。
“跟你做朋友,还真是能学到不少新知识。”
回去路上,方樾发现池小闲走路还有些一瘸一拐。一到房间,他便拿出药,让池小闲脱掉袜子,把裤腿卷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