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儿早上,乖仔起来,在家里找了一圈,没见到方子晨,才知道人走了。
他知道赵哥儿也想方子晨,看到他哭会更难受,他想忍,可哪里忍得住,只好又躲到羊圈旁边偷偷的哭。
他想方子晨,想的难受,可该干的活儿还是不落下,赵哥儿见他无精打采,说让他出去玩,他摇了摇头。
“乖仔要去挖虫虫,鸡鸡吃了虫虫长大大滴,父亲要考第一名,很辛苦很辛苦,鸡鸡好西,父亲回来,乖仔要杀鸡鸡给父亲西,回家有好西滴,父亲以后就舍不得走鸟。”
第123章
他懂事,赵哥儿欣慰之余,更多的却是心疼。去镇上卖了辣酱,回来他又去河大愣家借了个烤炉来。
这烤炉小,瓦罐的,河大愣买回来考红薯用,赵哥儿之前见过,不算得太大,但放只鸭还是可以的。
他想着借回来,尝试着做一只来练练手,看的时候,是觉得懂了,可真操作起来,味道好不好的,还是得试过了才知道。
要是味道不对,还能‘整改整改’。乖仔有了小伙伴,见他没被欺负,跟他们相处得好,而且现在也不似以前,村里人,不只马家,几乎没人敢欺负他们了,赵哥儿便不再像以前一样,处处提防着,到哪都要把乖仔带身边。
他让乖仔跟着小伙伴们在院子里玩,自己去了河
方子晨不在,见他突然登门,河大愣还以为出了啥子事,一听,感情是来借炉子的。
柳氏平时最抠,村里人来河家借东西,但凡她在,东西少有借到手的,即使借到了,也免不了被说几句。
“用完了赶紧还回来啊!”
“这东西贵得很,你们可得注意着些,给我磕着了碰着了,可得赔的咧!”
烤炉隔壁村买的,差不多一百多文。以前也有人来借过,不过柳氏没借,这会赵哥儿来,态度就变了,殷勤得很。
就个破烤炉,多大点事儿
河大愣和柳阿叔还没说话,柳氏先笑呵呵的,拉了赵哥儿进屋,给他倒了碗水,河家烤炉不太常用,就冬天的时候河大愣偶尔会拿出来烤烤红薯,现在放柴房里,满是灰。
柳氏搬出来,又是刷又是洗的,整干净了,还招呼当家的出来,帮着赵哥儿扛回去。
院子里,乖仔正在教小伙伴们认字,泥巴玩来玩去,没技术,就只能搓汤圆,方子晨露了那么一手后,他们再玩起泥巴来,总感觉有那么点索然无味。
这会山上也没有果子找,刘大力原本想叫上乖仔一起去河边玩,乖仔不愿。
他今儿还没习字。
刘大力都惊呆了:“你还会识字啊?”
“嗯!会滴。”乖仔拿了根小木棍,一边在地上写,一边道:“我父亲教我鸟,我已经认鸟”他低下头,短呼呼的手指动了动:“一、二、三九”数到这,他似乎想起来,他认识的字已经超过十根手指头了,两手数不过来,于是只能比划道:“这么多,多多滴!”
村长认得两字,所以当上了村里的老大,孩子们没出过村,见过最俱威望的人物,也不过是村长。
以前大家伙总说读书好,当了书生郎,以后就可以当大官,再也不用守着几块田苦巴巴的过日子了。
大官究竟是个怎么样,孩子们也不懂。大人只道当不了大官人回来当个村长也行,起码受人恭敬。
可对孩子们来说,当村长好像也没什么特别了不起的,虽然村长家是最有钱的,他家还有一头牛,可那又怎么样?村长还不是跟他们父母一样,天天得扛着锄头下田,他也不能顿顿吃肉,天天吃糖。
孩子们就觉得,好像读书,认得字,好像也没什么特别了不起。
直到方子晨出现,他的到来,村里人羡慕的对象从村长变成了他。
读书习字带来的好处,不再是抽象,它开始变得具体。
“这读书人就是好,会算账,工作体面不说,一个月轻轻松松就能赚好几两银子,”
几两银子对孩子们来说,可望不可即,他们摸过的,也不过是一两个铜板。
一个肉包子两文钱,一块饴糖两文钱,方叔一个月工钱可以买好多好多的包子,买很多很多的饴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