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两便要几百文。
“你到是难得大方。”吴老道:“说吧,今儿找我有什么事?”
“这第一名是谁?”知府直言:“别说你不认识,若是换了别人,你怕是早派人查了去了。”
知府同吴老乃同窗旧友,认识几十年了,最是熟悉不过。
吴老惜才,很是欣赏文雅有才之人,他也是依然。
今年府试,突然杀出一匹黑马来,不是清河书院的,更不是来自哪个书院,知府拿了资料一查,这人不仅府试第一,县试竟然也是第一,不可谓不惊讶,今儿得了空寻过来,原是想和吴老商讨商讨一番,此等人才,该如何将之引到书院里来,却见吴老半点不惊。
吴老对方子晨是又感激又恨。
一想起他那张嘴,可是恨得牙痒痒。
“就是个混不吝的小子,自恋得很。”
“啊?”他第一次这般形容人,而且神情也复杂,知府来了兴趣:“你同我细细说说。”
吴老便把那天遇险的事儿说了,末了道:“这小子倒是有些本事的,就是那张嘴”他顿了一下,又饮了口茶,似是在考虑措辞:“有时候他不太爱说人话。”
知府笑了起来,他少有见到吴老这副吃了瘪一样的表情。
“听你此言,这当是个有趣的,你既是与他相识,可否劝劝他,让他进我们书院里来。”
清河书院乃吴老和知府一起创办,知府事物繁忙,鲜少过问书院事物,算是全权交由吴老管理。
往日府试院试也不乏出众者,吴老却从未见他如此这般,若单单一童生,他不至于百忙之中跑这么一趟,他伸过手:“那小子的卷子给我看看。”
“真是什么都满不过你。”知府递上三张考卷。
一打开,便是娟秀的字迹,可说娟秀又不然,笔道刚劲有力,点横皆是畅流锋利,独成一派风格,让人眼前一亮。
但这并不是最出彩的点。
第153章
若只这一点,还不足以让知府百忙之中为其跑这一趟。
为官者,多是实务。
吴老阅卷无数,大多学子答题言语优美,词句浮华,可方子晨两者兼备之时,针对问题答的更是一针见血,完全不是侃侃而谈,纸上谈兵。
其中一题,便是时政。
南州遇旱,田中作物颗粒无收,无可果腹,百姓抛家为流,天不降恩,二月农忙将至,百姓为何?官为何?
南州盛产水稻,原是鱼米之乡,然近半年由于干旱,河水下降,河床干枯,大多水田颗粒无收,许多乡镇百姓受荒,成了流民,往周边各大州镇涌。
人走茶凉。
田地荒芜,加上天灾未停,无人耕种。
题问,这种情况,百姓该怎么做?为官者又该怎么做?
考生答的大多是向朝廷反馈,让朝廷及时派粮救济,百姓乃国之根本,自当安抚,降低赋税即可。
这是大家都懂的。
方子晨也提到这几点,但他更为全面。
旱灾会导致食物紧缺、菜价、粮价飞涨、此时官府应适当进行管控。
而流民四处奔波流窜,容易造成动乱,武力镇压将失民心,官府应当先进行安抚,官民应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共克“旱魔”,官府职工应勇于担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