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章

男女老少,个个扛着锄头和铁铲。

老王头眼皮都跳,先头他喊死喊活的都不愿意来,这会儿

“老郑,你怎么来了?我听说你卧床不起已经两个多来月了,你别是要钱不要命啊,快回去快回去。”

“祖奶奶,您不能来啊!您牙都掉光了,我们这儿吃窝窝头,硬得很,您吃不动,啃了怕是牙龈都要掉,您回去,我等会留一个回去掰了熬粥给您喝。”

“铁蛋?他娘的,你也来了?你凑什么热闹。”

赵哥儿一看,面色也难以形容了。

两岁的孩子拖着锄头,拄着拐杖走路还颤颤巍巍、像是随时都要倒了一样的老大爷,大着肚子的妇人

“十四岁以上,六十岁以下不拘男女哥儿都可以留下,孕妇不要。”

倒不是歧视孕妇,要是轻松活儿倒也好说,毕竟没像大户人家的那么娇贵,但这重活儿,孕妇就不能做了。

又来几百人,活干得热火朝天。

旁儿几个村子也是,一切有条不紊的。

连着挖了好些天,第六天,乖仔从镇上带了一扇猪肉回来。

现在他跑腿跑得可利索了,一斤米,一斤肉,一斤盐什么价他都晓得,赵哥儿不怕他被人驴了去,事儿交代给他那是比交给禁卫军还要放心得很。

禁卫军买猪肉儿可不会讲价,但乖仔会,十万财政听着好像是很多,但下头十几个县,总不能搁一个县用完了,后头招兵买马的,也要去不少呢!

赵哥儿是想着能省一个铜板就省一个。

猪肉交给大王氏他们去煮了,跟着菜儿,满满两大锅,那肉香味飘得不止十里。

一人一块,多了没有。

到了时辰,张泉铜锣一敲,大家自觉的过去排队,肚子早馋了,口水都不知道咽了多少斤,第一的位置没人敢站,这几天大家都晓得的,知府家的小公子最爱使特权来插队,但大家没觉得有什么不好。

人是孩子,怕是比他们都要饿,就是不搞特权,他们也是要让着他先吃的。

这小娃子吃得多,活儿干得也多,小小个的,总是累得满头汗,叫休息一下,他都不愿,说要做快快滴,让父亲来炸大山,把水引过来,让大家种大大滴红薯。

这话听着就莫名的让人心尖一颤。

其实想想,先头还未晓得的时候,知府大人就在他们村跑了好几趟,那会儿天都还冷,那风呼呼的吹,要是知府大人心头没有百姓,跑这一趟干嘛?

歇府里不香吗?

就连小少爷他们努力干活是为了工钱,可小少爷比他们还要积极,也不缺那点银子,他这么努力干活,是为了给他们种大红薯,填肚子。

知府大人心里有他们老百姓就够了,他们满足了,不求别的了。

大家想到这儿,还是不相信这水能引过来。

中午吃了肉,晚上领了钱。

铜板用红线串了起来。

串串五十多文,沉甸甸的。

大家高兴啊!说不出话。

有几家先头因为交不起税,孩子被押去服役了,对上头的官大人那是恨得牙痒痒,之前还想,六天一发,后头怕是要找理由克扣一些,可这会银子拿在手上,一数,没少,整整五十四个。

就是后头来的妇人和夫郎,这会捧着银子,都激动得不成样子,眼里绽放着光芒,那种感觉简直无法用言语形容。

他们也能像汉子那样,赚银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