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 第56章 第五十六章 ……

马玉读过书,知道这声先生之名,到底有多么的贵重。

“我受之有愧…乡亲们都回吧,”

马玉的内心是激情澎湃,眼神里都冒着光。

挥别了—直欢送的老百姓,在车里躺着的马玉,看着自己粗糙,都是伤痕,根本就不像是一个女人的手。

马玉用手的攥—攥拳头,这双手给她带来了更多的荣耀。

不后悔,这辈子都不会后悔!

她要让先生之名,彻底的坐实,做出更多利于老百姓们的物件。

‘马先生’就是我,马玉!

马玉这一刻不再怪罪命运,将她生做女儿身,而是彻底的激起了浑身的斗志,并且未来想要做的事情都已经确定了。

吴文等人这些日子苦没有白受,南郡府的老百姓们都在赞叹:吴文大人真厉害,马先生也很厉害,这才是为民做事的好大人呀!

…………………………………

南方大旱,北方水涝,灾情不断,真是令人窒息。

不过南郡府受灾的地方非常的少。

而这—切全部都是在袁三少爷的带领下,老百姓们‘自发组织’的自救。

大元县的张县令是最开心的人,他明明什么都没做,却能得个好处。

‘都是裸的政绩,别的地方越遭难自己治理的地方越好,这不就是送上门来的政绩。’

‘不过袁三少爷也不是好糊弄的人,就这么侵占‘功绩’,袁三少爷会不会生气呀!’

张县令在书房里走来走去,心情非常的焦虑,他是非常非常想要功绩。

不仅他的官位可能会上升,甚至自己的女儿也会趁此机会,得到皇上的赏识。

小张师爷没有说话,不过他脑子转得也特别快,知道—会儿县令大人就要询问情况,自己应该怎么回答?

“师爷,你说咱们该怎么办呢,袁三少爷会不会生气?他父亲可是太尉大人啊!”

张县令很愁啊,但凡袁斌的后台不是这么硬,他就硬抢功劳了。

“县令大人,您不要着急,我觉得袁家三少爷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复杂。”

小张师爷胸有成竹的说道,想想袁三少爷所做的—切,都是基于自己的便利。

可能帮助了当地的老百姓,应该不是故意的施恩,要是故意的,怎么不把整个南郡府老百姓都给帮助了。

确实有地方受灾了,不过受灾的地方比较少,为了不影响考核,当地的县令都会直接出资,搞定受灾百姓。

小张师爷的分析十分到位,似乎已经把袁三少爷的种种行为给分析透了。

“您不如直接去和袁三少爷交谈,进行交换,南郡府的知府大人可能这次都要升迁了,这—切可都是托了袁三少爷的福。”

“知府大人肯定不会空手而去,其他三个县令肯定也会表示—下。

毕竟这真的是在抢占功劳,但是这功劳给袁三少爷并没有大用处,所以利益交换一下。”

小张师爷指了指上边,神秘兮兮的说了—堆废话。

张县令松了—口气,不仅感叹要是这个功劳都归于自己,他肯定可以平地跳三级。

但是不行啊,这功劳得均分,知府大人肯定要拿大头的。

不过大元县眼看着又要丰收,自己绝对会比其他县令更加的有功绩。

张县令内心中火热,他好像有机会调理南郡府,如果能调到其他油水足的地方当官就好了。

就像小张师爷分析的—样,知府大人和其他的县令们也都抓心挠肺。

尤其是知道了其他地方都已经发生了灾情,挨着南郡府的其他两个郡,受灾情况大同小异。

而面对灾情,当地的官员无所作为,导致百姓们又要成为灾民。

然而南郡府却没有任何事情,不仅战胜了灾情中取得了丰收,甚至还能凑足了税收。

南郡府就好像是鹤立鸡群的那只鹤,肯定要出名了。

—旦出名,升官就好升了!

只要想到要升官了,内心就抓心挠肺的不停的瘙痒。

接下来的日子里,南郡府的知府大人,还有四位县令纷纷送上一车又一车的礼物。

袁庄都已经放不下这些礼物,面对着一次又一次的试探。

马老已经将这些官员的试探,全部都告知了主公大人。

袁斌听到马老的叙述,满头黑线,原来送礼,还是试探呀。

这些当官的就这么多心眼子吗?

这心眼子就不能放到正地方,都用来算计别人了。

“我无意要这些功劳,你们看看能换什么就换什么,毕竟是咱们做的好事,也不能被更名换姓。”

袁斌无所谓的说道,他虽然不在乎虚名,但是也不能被别人随意的践踏。

袁斌一放手,可不知道他的属下们,提了多么丧心病狂的要求。

马老和众人商量之后,就决定了一件事情。

只有一个要求:‘私兵’可以扩大近千人。

众所周知想要安全,就得自身的武力强大。

可以做一个说理的人,但是有强大的武力,可以让别人心平气和的说理。

其实虽说私兵很少,名面上只有一百人,实际上侍卫们可都是在当成兵一样的训练。

明面上要招收一千人,背地里就不知道想招收到底多少人了。

南郡府的知府大人关牧已经是一个小老头,平时也无所事事,也有什么事都不管。

因为南郡府啊,这么偏远的地方,又穷又破,地方人还野蛮。

关知府来了之后,就知道自己这辈子就要在此处养老了。

就和他想的一样,他一呆就呆了二十年,就连家乡的乡音都已经要改变了。

再待个几年,关知府都要告老还乡了。

没想到啊,今年让他捡到了一个大漏。

来自皇宫中的太监就要带着皇帝的旨意前来此处选拔‘秀女’,暗地里当然是探查各个地方官员的能力。

其实就相当于一次大型的摸底,对整个大宣朝都要有新的概括。

关知府想逃离南郡府,这地方除了吃水果方便一点,穷乡僻壤,懒得再在这里待了!

他可是来自江南,江南的风土人情,江南到底有多富裕?那里的读书人非常多。

关知府无时无刻不在想念着江南,他真是太思念自己的故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