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 第101章 第一百零一章 ……

萧国公十分淡定地说道,别光说的冠冕堂皇,就被感动了。

“行,听父亲的。”萧婷婷认真的点头,只不过今天有一点点小倾诉的想法。

“爹爹,我本心是一个疑心很重的人,但是她家主公对于边境军的尊重,对于萧家的尊重,帮我很开心!”

萧婷婷真的开心,萧家所做的一切,有人记住,有人知道有人心疼。

萧国公沉默了,这种言论确实让他也非常的感动。

有人将萧家的所作所为当做理所应当,甚至还是过多的猜忌。

而有人则是钦佩,说萧家做的对。值得的名流千古的英雄人物。

让人总有一种心安的感觉,就算现在战死沙场,有人也会记着他们。

萧国公和萧婷婷有时候父女二人,总是会在深夜中深思,觉得自己的所作所为对吗?

自己所做的一切价值在哪里?

萧家付出了一切,死的死,亡的亡,好像都是为了忠孝两全。

现在有一个人在说:‘萧家做的对,是英雄人物,值得敬佩!’

深夜的父女二人就觉得萧家所作所为一切都得到了回应。

萧国公愿意一试,如果棉花种植真的成功,那么边境三城老百姓日子将会好过许多。

萧国公直接让萧家军囤地,在冬天开垦土地,开春的时候直接种下棉花。

萧家军听从国公大人的吩咐,让干啥就干啥。

随着天气越来越冷,萧家军们就发现,开垦土地还是有点好处的,每天动一动,活动一下,身体都暖和。

萧家军将近二十万兵力,直接开垦土地将万亩,因为地广人稀,好多土地就是随便开荒。

萧家军按照直接分成十二营,人数众多,军纪严明。

第八营,一个小伍长扎扎呼呼的带着自己的手下们正在开垦土地。

刘贺伍长一边开垦土地,一边跟着自己的手下瞎逼逼。

“你们知道吗?我三姑家的六表妹跟随着大小姐,我知道上面为什么让咱们在大冷天开土地。”

刘贺伍长一边吹牛,一边用锄头锄地,这开荒可不是好开荒的,要先把石子清走,把上面的杂草清理,然后再将土地进行翻铲。

只有让土地变得松软,明年才能够放下种子来种植。

“老大,你可真牛啊,还有这种关系,你赶紧说说上面为什么让咱们开垦土地呀!”

“老大你赶紧说吧,别在这里犹犹豫豫了。”

“肯定是让咱们种田,一年到头下不了几场雨,庄稼很难存活。唉,一年到头种的土地够不上交税的……”

有的人是当地的出身,对于此地不容易种植任何粮食,早就已经习以为常了。

“都闭嘴听我说!萧国公怎么会坑骗咱们呢,肯定是有事实的依据。”

“我可知道人家送来的种子叫做棉花,不能吃,但是能卖钱!”

“人家说了就是看在萧家对国对民,这种子根本就不要钱,直接白送给萧国公。”

“据说冬天穿上棉花做的衣服,盖上棉花做的被子特别暖和,据说都是想象不到的舒服……”

“萧国公对咱们这么好,如果棉花真的种植成功了,咱们以后冬天都不会挨冻了。”

刘贺伍长扛着锄头,呸呸,两声往手上吐了两口唾沫,又开始吭哧吭哧的锄地。

身边的小兵们都振奋了,是啊,如果是真的能种植出来好东西,萧国公大人肯定是不会亏待了手下的兵。

这小道消息很快就传到了整个军营,而且传出来的消息也越来越灵通,也越来越夸张。

萧国公对此当然是知晓,苟军师甚至想派人直接将传谣言的人拉出去,先打上五十大板再说。

苟军师真是觉得自己就是一眼没有看到,怎么就突然间萧国公就冒出来一个新奇的决定。

军营里,萧国公正在被苟军师像念经似的唠叨着:“国公大人,您以后再做什么决定能不能提前跟我通个信,让我好做好准备。”

“您看看现在这些兵们吭哧吭哧的开荒,你就这一小袋儿的棉花种子,你别说种植一万亩棉花,这些棉花连一百亩地都种不完。”

“还有您别是上当了吧,跟人家说了什么你就信什么?……”

苟军师气急败坏了,气的直喘出气,他觉得萧国公太天真了,说几句好话就把他忽悠成这样。

萧国公却笑出了声,脸上的皱纹,都挤到了一起,却让人似乎能够从他的笑声中看到以往的一个肆无忌惮的策马奔腾的少年。

“这不是还有你吗,军师,有你在旁边提醒我,我也不可能直截了当的做事。因为我知道有你呀!”

萧国公笑容里带着信任,苟军师突然间有一些不好意思了。

苟军师:原来我这么重要吗?

萧国公看着迷糊过去的苟军师,突然间察觉自己有时候就应该多说一些夸奖的话。

看看军师不就被自己夸迷糊了吗?就像自己一样被别人夸迷糊。

然而,萧国公却不怎么担忧,红袖管事已经开始购买土地,开始建工坊,准备建一个大型的棉布工厂。

要将此处生产的布匹,棉布,销往全国各地,甚至是卖到到番邦之地。

红袖管事有很大的野心,萧国公知道之后,心中却松了一口气。

毕竟就算是谋划自己,也不用下如此大的本钱,看红袖砸出去的那些银子,萧国公都觉得心疼。

不管怎样试一试,总会没错的,万一要是成了,都将是功德。

京城

文离帝直接下令,将静坐的文人全部都抓入天牢。

‘剥夺功名,打入天牢,家族中的后辈祖祖辈辈不允许在科举了。’

这道圣旨下达下去之后,立刻引起非常多的人的反对。

对于朝廷的官员来说,这套圣旨简直是蠢到了极致。

这就是将所有的文人都通通的推向了对岸的一种决定。

“皇上三思,这道圣旨下达下去,会引起全天下文人的反感……”

确实有苦口婆心之官员细心的劝说,然而这种劝说却是火上浇油的热油。

文离帝很生气,脾气一点就着了,在他看来,自己已经忍了很多次了。

自从皇宫外静坐的文人到此之后,文离帝就派人前去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