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轻轻吹拂,吹过简璐的的确良新衬衣,针脚细密的衣裳将一身曲线遮藏,家属院还有几户人家是抢到了的确布的,做成衣裳走在路上头都抬得高了些。
这都是排队许久抢着买回来的布,不少人听说了这布做衣裳不会皱,再看看自己身上皱皱巴巴的衣裳,眼馋啊,羡慕啊,不少人都想上手摸一摸。
"静芳,你这衣裳看着好漂亮啊!"董秋华叫住崔静芳,看着她身上的的确良衬衫有些羡慕,自己没赶上买的确布,听说崔静芳是花了四颗鸡蛋从一个买到布的婶子手里换的。
“是吧?我也觉得好看。”崔静芳心里欢喜,这不会皱的衣裳穿着当真是不一样,人都变得精神漂亮了。
不枉她花了四颗鸡蛋。
想到鸡蛋,崔静芳心里有些不甘心,再抬眼看看院里另一边的简璐,人也穿着的确布做的衣裳,可她模样更俏,身段又好,还在妇联报纸的征稿活动上处处压自己一头。
好几个月了,自己回回第二名,虽说十颗鸡蛋也挺好,可她不甘心,她读过简璐的文章,只觉得肤浅又没有文化素养,那些遣词造句像是小学生写的,自己一个高中生怎么能输给她。
崔静芳当初高中毕业没有工作,面临当知青下乡的局面,最后经人介绍嫁给了回乡探亲的袁副团长,随军来到了海岛上。
"静芳,你看谁呢?看简璐同志吗?她可真厉害啊,回回征稿活动都是第一名,那猪肉真是让人馋。"
董秋华初中毕业,也参加了征稿活动,每回都得了奖,最高是第三名,她已经很知足了。
“我就不信,月底的结果出来,还是她!”崔静芳不信邪,要真又是简璐,她高低得去妇联办公室问一问,是不是有问题!
难道她男人是团长,自己男人是副团长就矮了一头,要被挪到第二名吗?凭简璐的大白话文章怎么能回回压着自己?!
念及此,崔静芳也没心思再显摆新衣裳了,小碎步回家,准备好好再打磨一篇文章,之前的肯定是写得还不够有文学性,她得每句话都细细琢磨!
简璐不知道自己被人盯着了,她这个月参加征稿的稿子早就写好,也已经交了上去。这会儿带着闺女去秀慧嫂子家玩儿,一帮孩子可开心。
王大娘在家忙活,许久没登门的蔡秀娟却是带着一个
麻袋上门了。
王大娘已经认识这个女同志,人离婚后居然在大队干起了珍珠养殖场,真是不容易啊。"秀娟,你提的啥啊?看着挺重。"
"给璐璐的东西。”蔡秀娟被王大娘迎进门,倒了盅水放桌上。"你等会儿,我去叫她,她在邻居屋里呢。"
"好!"
蔡秀娟之前时不时来一趟,可以说珍珠养殖场的顺利创办,简璐提了不少建议,功不可没。
后头一切步入正轨,蔡秀娟便忙着实际操作,培训社员,处理大规模养殖途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好几个月都没抽空过来。
今天再来,便见着这客厅已经有些变化,像是过年装扮了一番,看得人心里舒服。
"秀娟姐,你来啦?"
简璐听婆婆说了,忙赶回家,婆婆便带着双双在冯秀慧家里玩儿。
“璐璐!"蔡秀娟站起身迫不及待向简璐分享好消息,"我们的珍珠产量大提高,卖了好多钱!"
提到丰收的珍珠,蔡秀娟颧骨高耸,眼睛发亮,连带着眉峰也上扬,声音更是拔高了好几个度。"看你这模样我就猜到了,肯定产量不错。"
简璐坐下,和人面对面说话。
蔡秀娟着急得嘴皮子打架,喝了一口水才勉强镇静下来,”去年一开始不是下了400多只河蚌嘛?后来陆续又下了些,大概有个800多只,我跟你说啊,你估算的那数据差不了太多,河蚌达标的大概600多只,最后取了一半珍珠出来,一共110千克!"
顿了顿,蔡秀娟激动地握着简璐的手,"卖了7万7!"
7万7,这个数字说得轻松,可分量太重了!
去医药公司门诊部那天,大队长大队书记和张会计蔡秀娟,以及两个社员同行。
拿到那么一大把钱的时候,大队长手都在抖!
"你不知道,李队长高兴得话都不会说了,一个劲儿念着好啊好啊!回去之后立马先让人好好养河蚌,另外再批一块池塘,要加大投放!"
"那是好事儿!"
第一次
流程顺下来,大队心里也有底了。
"对呀,我们大队社员一个个都想报名。我们扛着钱回去的,在养殖场办公室发钱,之前干活—个工分才一分钱,现在五毛,十个养殖女工每人领了180!大队长说了,明年给养殖社员的工分再涨,涨到一工分一块钱,两块钱,五块钱!只要能挣钱,就继续涨!大伙儿听了不知道多激动,堵在门口就要报名!"
简璐能想到那画面,毕竟金钱的诱惑太大了,那是钱,是粮食,是能让自己和家人吃饱穿暖的东西。
“你也有份儿!”蔡秀娟说完大队的事,不忘将桌上的袋子打开,一边打开一边说起分钱都情况,"大队给了我五千块!给你一千五!"
袋子打开,里面是如小山般的大团结,一共150张。简璐倒是没思考过能有这么一大笔钱,这可是整整1500块啊!
“你拿着!”蔡秀娟想起自己昨天刚去办了存折,存了4000块到农村信用社,这么大一笔钱就变成了一个黄色的小本,太神奇,她以前哪有机会存钱啊,手头那点儿钱都不够花的。
剩下的1000块,分三个地方分别缝在被子内层,床靠墙遮挡住的砖头缝里还有闺女衣柜里。
"大队长现在准备大干一场,一切顺利的话,我们大队准备全部开始养珍珠。以后还要继续让你帮忙,你现在文化水平不错,多帮我们出出主意。"
"没问题,这都是小忙。”简璐也为他们高兴,“另外你们也可以看看知青,知青文化水平不错,只要肯踏实干活,对你们的帮助肯定不小。"
"是,今儿还有两个知青找上门呢,不过我想优先招我们本地的,大家日子过得不容易嘛。""反正你好好挑,得找心思正,手脚勤快的,养珠取珠都是仔细活儿,急不来。"
蔡秀娟和简璐又探讨了会儿养珍珠的问题,简璐看她每回带来的书都翻得发旧,心里明白这人是真努力,不仅开始自学拼音认字,还各种钻研技术,等熬过这几年,改革开放后就有她的广阔天地了。
蔡秀娟又带着一堆笔记离开,这回袋子里空空荡荡,里头的钱全堆在简璐卧室里。
程铮从部队回来的时候,猛然看见如山一般的大团结,狠狠吃了一惊。“这
哪儿来的啊?”程铮怀疑自己眼花了。
"秀娟姐她们大队养珍珠给我分的。"简璐把钱理了理,准备给存起来。
"这是挣了不少?"一听是这个原因,程铮倒收起了惊讶神色,"看来珍珠养殖场办得挺好。""是啊,110千克珍珠,卖了7万多,秀娟姐她们大队决定加大投放了。"
“挺好的,很多大队吃不饱饭,饿肚子是常事儿,能这样也是一条出路。”程铮看着媳妇儿这一堆钱,"你单独办个折子存起来吧。"
"你不让我存家里折子上啊?"简璐把钱捋好装进油纸袋子里,一叠重一叠。她是准备问问程铮的,顺便看看这人什么想法。
"存家里折子上干嘛?"程铮说话理直气壮,无比自然,"你自己留着花你的,我不能让女人挣钱养家,我的工资够了。"
喱,还挺大男子主义!
简璐抬眸看他,发现程铮说这话时轻飘飘的,还真是这么觉得。
他身为团长,工作加津贴收入确实非常可观,加上家里人口少,每年还能攒下不少钱。这大男子主义,她还是可以接受的,这都是自己的私房钱!
"好吧,那我明天就去存起来!"
两口子之间贵在坦诚,程铮是有什么工资津贴奖金一分一厘都向简璐说清楚了的,除了每个月定额留下的二十块钱,其他悉数上交。
简璐拿着一大笔钱,自然还是得在他跟前过过眼,哪怕知道程铮这人估摸也不在意,总比以后男人自己发现好,到时候还以为自己故意瞒着他,伤感情不是。
简璐第二天便拎着油纸袋子坐船去县城存钱,县城有家农村信用社,存钱进去拿到自己的黄色存折,说是存折其实就是一个合页翻开的单页折子。
再坐船回去的时候,渡船刚要出发,岸上却传来一阵叫嚷声,简璐探头看了看,只看到外面人不少,隔得远听不清便也没管。
等六七个知青鱼贯涌入,这才知道原来是一帮知青差点错过回海岛上的船,大声嚷嚷着等等。几人坐下后还喘着粗气,显然是刚刚跑狠了。
船上人多,简璐坐在角落,那似乎飘散着金钱香味的存折在她的
包里,两手紧紧把着包,简璐心里还是欢喜。
钱越攒越多的滋味真不错啊。
自己正出神想着,耳边却突然闯进一个名字,她疑心听错了,顺着几个知青说话的方向看去。只见两个男知青正交谈,其中一人又提到了程团长。
“这回我们得去一趟,必须见到那程团长。”陈开始终惦记着这事儿,不为别的,想拿点好处不是。
自打前面碰壁了两三回,两人热情也淡去,加入在公社还有活,不是能天天去部队打听情况的,后面又忙着过年,总之是把事情搁下了。
程团长?
简璐沉思片刻,部队里有几个程团长?好像真只有自己男人!难道这两人想见程铮?
“陈开,见不着就算了吧,反正得把那信递出去,不然一直放我那儿算什么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