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现在外,就是此时百物皆贵!
只不过如今大多数家庭都是自给自足,所以百物皆贵才能勉强维系下去——普通人家就不说了,就算是城市里居住的老百
姓也往往有菜地、养鸡鸭,除了衣食之外很少有其他消费,乡间百姓这一点上更加极端!几乎没什么花钱的时候。
至于富贵人家,他们大都有大片土地,甚至拥有大庄园,内部能够形成更完整、更丰富的自给自足链条。当然了,富贵人家的需求总是更高的,所以这种自给自足总有不能满足的地方。但他们有钱,所以向外采购商品,贵一些对他们来说也不算什么。
此时普通的白纸,一刀售价在百钱左右。但那是零售价,从产地批发到底是什么情况,就得看各地生产了!
澄心堂纸批发价都是一百二十钱,冒着巨大风险贩运货物的商旅买进澄心堂纸,发卖往各地时,差价是很大的!
在江州本地,一百五十钱左右还能买到澄心堂,出了江州就是另一回事了!
江左那边借着水利之便,贩运成本比较低,两百钱还能买到,北方地区真是一州一个价!
然而就是这样,澄心堂纸依旧是供不应求的只能说,在这个世道里,除了粮食布匹等硬通货外,普通商品真的不好做——利润不好,规模也不大谁让普通人已经被这个糟糕的世道逼的生存都是一种奢望了呢?这种情况下还能指望什么消费!
但奢侈品市场又是另一回事了,这个时代并不缺有钱人。只要东西让他们满意,确实满足了他们的需求,赚钱是很容易的。
澄心堂纸的售价对于真正的富贵人家来说并不算特别夸张,不过考虑到纸是一种日用消耗品。对于读书人来说消耗还是很可观的,这个价钱也不能说是便宜了——也就是富贵人家,这种消费九牛一毛都算不上。
对于他们来说,他们可以花一百钱买纸,那么哪里又会在乎多花两百钱买澄心堂呢?
澄心堂纸现如今很火热,此时正是书法兴盛的时代,不少书家用过澄心堂纸都是大加赞赏的!或许对于普通人来说用好的纸、差的纸差别不大,但这个时候能读书识字的大都不是普通人!
对于他们来说,有的时候真就只求最好,不问价钱!
那些善书的名士都用澄心堂,他们能不用?
而对于东塘庄园来说,这意味着大量的财货入彀!也是从澄心堂开始,许盈主
动改变起东塘庄园来。
本来和澄心堂纸一起被弄出来的还有更好的笔墨砚,但考虑到这三者的市场远远不如纸,增派人手在这上面,还不如先扩大白纸的产能,所以笔墨砚并没有商品化。
许盈之后就将目光放在了农业和畜牧业上听起来不如工业高端大气上档次,就连和手工业相比也嫌太质朴。随便搞点炼钢、水泥之类的工艺,似乎都要有前途的多。
但事实并非如此,在这个百分之九十以上人口都是农业人口的时代,维持最基本需要的农业才是真正的有前途!事实上,就算是在一千多年以后的近代社会,当时华夏能叫的出名号的有钱人,也都是从事农业、手工业的!
在结合自身的优势之后,许盈确定了两种作物,一个是葡萄,一个是甘蔗。
葡萄是汉武帝时期由张骞从西域引种而来,引进之后就推广的很快。西汉时,光是长安左近地区就有大量属于少府的葡萄园,每年可收获大量的葡萄。但相对于葡萄,葡萄酒却一直没有在华夏地区推广开来。
并不是此时葡萄酒不受欢迎,事实上葡萄酒是很受上流阶层喜爱的。历史上就有记载,有人送给东汉时的大宦官中常侍张让葡萄酒一斗,因为这一贿赂,张让给了一个凉州刺史的官当——虽然这场贿赂里说不定还有其他的内情,但不管怎么说,史书里记了这么一笔,本身就说明葡萄酒的名贵和受欢迎是受到所有人认可的。
葡萄酒没有在华夏推广开,是因为华夏始终没有得到适用于大量生产的葡萄酒酿造技术。等到明清时,葡萄酒酿制应该已经不成问题了,但那个时候葡萄酒也没了宋代以前备受推崇的特殊地位,那又是另一回事了。
别人不会葡萄酒酿制,但许盈会啊!
他渐冻症确诊之后,办理了休学,到处走走看看,当时在一个大学同学老家的葡萄园呆过一段时间。同学老家有酿葡萄酒的酒厂,虽然名气不大,但规模并不小,他在那里参观过。
另外,同学家里的葡萄园也有酿葡萄酒,这种葡萄酒产量不多,也就是在本地集市卖散装酒。但这种生产方式更加适合许盈当下因为酿造工艺的要求更低,即使是现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