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
许氏族人才不会说,嫡支的许盈做出安排,他们就会不打折扣地执行大家都是活生生的人,都有着自己的小算盘。在汝南的时候,大家都过着早已成为习惯的生活,这一点还没那么明显。
现在南渡了,等于是说很多事情都重新开始了这个时候能安分才奇怪!
就在几天前,族人中就有一个叫许庸的,论起来是个旁支,虽然年纪二三十了,但论辈分还得管许盈叫叔父。这样一个人,平素也没有什么大志向,在汝南的时候比起像个势族子弟一样拜师读书,他更多心思都在经营家业上。
这本没什么,事实上势族内部这种子弟才是最多的!只不过世人看到的‘世族子弟’都是精华,而在此时,最精华的子弟肯定不会安排去经营庶务,要么做官,要么成为大名士。大家的目光都集中在这少部分最出色的势族子弟身上,自然会有一种势族子弟都如此的感觉。
其实不然。
许庸心思活泛,落脚在东塘庄园之后,就对各处都很感兴趣的样子。
最近正好今年的葡萄收获了,正忙着酿葡萄酒。此时酿酒不是什么秘技,但各家私酿的‘品牌酒’就是秘技了!一般来说,这就像是各家传承的菜谱一样,别人来求,也是轻易不能给的。
所以负责酿酒的人非常有保密意识,并没有随意给人看各道工序,更不会和学徒以外的人讲解这样做是为了什么,那样做又是为了什么。
而许庸偏偏对彭泽秋的酿制非常上心,私下对妻子道:“这蒲桃酒原只有西域来的,十分珍贵!就算是高门大户,也难得享用。如今叔父庄园能酿制此酒,怕是能借此日进斗金——在汝南时就曾听人说过,一箱未启过的彭泽秋,贩到汉赵能换十匹良驹啊!”
“汉赵原是匈奴,如今又占北地,养马者众,良驹亦多。然而驽马也至少四五千,良驹非两三万钱不能得!这便是二三十万钱啊!如今一般新酒一斗不过百钱而已!”
许庸想到彭泽秋的利润就要流口水!在他看来,只要学到酿造技艺,他家立刻就能成为族中一等一的富户!
“只是叔父实在吝啬,那等酒匠十分避人,我要去看,也是不让必然是
叔父吩咐过严守秘技,我等同族都不能学。”说到这里的时候许庸十分忿忿不平。在他看来,大家都是同族,帮扶同族不是应当的?
肉烂在锅里,不难道一直是势族所提倡的?
“叔父私心太重,当不得族中嫡支!”气愤之下,他甚至说了这样的话。
这样发了一通脾气之后,他却并没有就此死心,依旧通过各种方法打听彭泽秋的酿制工艺。只是不再打着许氏族人的名义直接去学,而是找到那些酒匠旁敲侧击,甚至还奉上了‘好处费’,想要买通那些酒匠。
他对其中一个明显心动,但又有些顾虑的酒匠道:“我亦是许氏子弟,就算学了蒲桃酒酿法又如何呢?到时叔父知道,也不过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若真的狠查,反而大家面上都过不去,必然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你如今教我此中种种,一点儿干系也不会有!”
酒匠贪许庸的好处,便应下了此事。只不过他们酒匠也不见得了解葡萄酒酿造的每一个细节——许盈当初为了效率,在庄园内部很多作坊都推行了‘分工’,每个人专门负责一个部分。虽然不像后世一样,可以将一个产品的制造拆分成上百道工序,但十几道工序已经极大提高了效率。
而且这还有一个意外之喜,那就是有利于保密。
所以从这个酒匠处了解了一部分之后,许庸还要去找其他酒匠。只是这样一来,难免动静大了一些,惊动到了一些管事。
报到大管事郭虎那里,郭虎就让外甥吴轲来说这件事。
这件事毕竟事关许氏族人,不至于到‘疏不间亲’那份上,但多多少少有那个意思。郭虎知道外甥吴轲与郎君自小要好,不同于一般。这样的事他去说更加稳妥,这才有了吴轲来说这件事。
“郭管事太小心了。”许盈正小心地取下放在最上面的一套《汉书》,轻轻拂了拂。
“小心总是好事。”吴轲从刘媚子端来的果盘中拿了一个梨子,‘咔嚓’咬了一口。以一种看热闹不嫌事大的语气道:“郎君打算如何料理此事?”
许盈其实也很想传播技术,但并不是酿葡萄酒的技术这样的技术反正于国于民没有什么影响,他占下就是卖个高端酒
而已。保守酿造法能为自己敛财,得到的财货他未来自有用处,何乐而不为呢?
当然,更重要的是,他现在就要去建邺了,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不会回东塘庄园这个大后方。许氏族人一部分会随着他一起去建邺和家人团聚,但也有一部分会留在豫章,甚至未来他们的家人也会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