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让刘金刚相信的是许盈这个人,不管怎么说,许盈给李小三,给他,给其他许多普通百姓讨回了公道!换成是别的县令,是绝不会为了他们这些小民和大户们起冲突的!既然这样的事都做了,刘金刚也愿意付出一些信任。
带着这样的想法,刘金刚带着弟弟、子侄们纷纷加入了竹器生产合作社,不过他并没有劝说其他人。主要是信任才刚刚建立起来,这还处于一个很脆弱的阶段,他自己愿意付出一次信任,却无法为许盈向其他人打包票。
若是真的有什么问题,他自己陷进去也就罢了,只怕还误了别人!
进入竹器生产合作社之后,首先是给他们这些篾匠定级,然后根据水平不同,安排不同的工作,对应的也是不同的工资。而除了基本工资之外,他们还可以集体分享一定比例的竹器生产合作社利润当然了,一开始大家都没想过分享利润的事,只当那是假的,只要能拿到说好的雇工钱就好了!
这雇工钱相比起他们自产自销的平均收益还要稍低一些,但如此少了自己经营的风险,也少了许多杂事、麻烦事,大家因此也是愿意如此的。前提是,真能如一开始说的,足额给他们雇工钱。
加入生产合作社之后,一开始,其实有很多人心里不以为意。他们很多都是做了许多年篾匠的人,和竹器打交道的多!但现在却有人说要指导他们用新的方法制作竹器,这就有些好笑了。
虽然他们也承认竹器生产合作社的一些‘机器’很好
用、很方便,看起来普通,但却是大大有利于竹器加工的,让人看到了忍不住感叹自己怎么没想到。但是,上面的人说的‘流水线’,说的‘管理’,他们就不懂了。
至少他们是真的不相信按照这些人做的就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并没有增加人手,也没有提高技术。只不过由每个人自己从头到尾做一件,变成了每个人负责一道工序,凭什么就提高生产效率?这在他们眼里只怕是和脱了裤子放屁没什么分别。
对此许盈一开始还想要人去解释,但最后他也放弃了反正等到结果出来,大家就都知道他不是在开玩笑了。
一开始因为分工还没那么细,同时大家对此还不太熟练的关系,流水线生产和统一管理的优势还没有那么明显。但当大家都熟悉了之后,变化发生了!哪怕是头一个月,大家统计最后的生产结果,也比想象中的高了许多!
“这是如何做到的?神也?鬼也?”刘金刚和一些工友们聚到一起也讨论这个事情,很符合时代特色的,想不到答案就将这些联想到了神鬼上。
虽然大家可能会联想到神鬼上,而且大多数也看不出竹器生产合作社做法的道理,但不管怎么说,事实胜于雄辩。有了这样一个开头,大家对许盈的信任是大大增强了。
有了第一批存货,许盈需要考虑的就是竹器销路的问题了。
他让人将这些竹器打包走水路运到建邺,许氏在建邺是有自己的货栈可以销售商品的——而在此之前,许盈已经写信给了在建邺的朋友,寄了自己写的《居家杂论》一文,文章还不错,但本质上就是一片广告软文。
文章主要说的是许盈在来到长城县后收拾自己书房的一些日常琐事,其中很自然地提到了长城县竹器。事情很琐碎,但许盈文章写的很好,就像他以前写的那些小品文一样,风格清新,总是在细节上打动人。
以许盈如今在文坛的号召力,这篇《居家杂论》一出,长城县竹器立刻就能大大扬名。
同时,许盈还特意提到,自己在长城下治民,长城县多山丘,土地不宜农耕,但本地竹海‘无穷无尽’。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于是想到了运长城县竹器来建邺贩卖
以养民的事——他几乎是以代言人的口吻说明了长城县竹器的好处,物美价廉、器物清雅之类。
另外,还给几个朋友送了一些竹帘、竹席、竹案。
有了这样的铺垫,长城县竹器立刻成了网红产品,进入建邺之后飞快销售一空!
有这样的结果并不例外年初的时候因为国库空虚,但国库里还留存着一批质量很差的稀疏织物,于是袁丞相做表率,用这种织物制作外衣。由此,跟风者纷纷买进这种织物做外衣,只求有袁丞相同款。
本来非常便宜的织物立刻价格飞涨,比正常丝绢都要贵三倍了!
有许盈站台的长城县竹器受欢迎很正常,许盈没有袁丞相的地位,但他的人气是真的不虚的!
不过这个风潮来的快,去的也快,很快有人看到了商机,赶制出这种稀疏的织物赚钱。一开始的人还赚到了一点点钱,但随着市场饱和,大家只能纷纷降价出售,后面的人反而得亏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