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兄看到了什么?”妹妹周丽华过来看,跟着也‘呀’地惊呼一声:“这是什么宝镜?竟能照的人纤毫毕现!难不成姐夫得了什么仙人珍宝?”
此时修道之风非常盛,闺阁中的女儿也难免染此风。周丽华见到一面这样的镜子,下意识觉得这不是凡人之物,要么是仙家宝物,要么就是上古时候就流传,如随侯珠那样只闻其名,不见其物的传说级存在。
这下大家都来兴趣了,纷纷要来看。
女婢们颤抖着手,小心翼翼地将镜子从匣子中取出来,方便女郎和郎君们细看——她们跟随在贵人身边,也算是接触过很多宝贝,珠玉之类易碎而珍贵的宝物也是常见常碰的,习惯了之后收拾起来一般也不会战战兢兢。
但今天是第一次面对这样的宝物,根本估不出价格来,由此心态上变得和第一次‘见世面’时一样。只担心一不小心磕了碰了这宝贝,自己一千个一万个也赔不来,引来主人大怒!
放稳了镜子,这当然是一面非常精美的镜子,周围是白银装饰,装饰图案以神话传说为主(许盈原本还想镶嵌一些宝石什么的,但考虑到镜子本身的珍贵,本就不必再增添什么‘画蛇添足’,所以就成了素银‘镜框’),工艺价值非常高!
但工艺价值再高,相比起当心一面一人高的镜芯,也不算什么了。
面对一面这样的镜子,在场的周家人竟有失语之感。
周若水仔仔细细看了这面镜子,虽然她不是一个很在意外物的人,却还是忍不住笑了一下——女孩子面对喜欢的人时,物质要求会降的很低,这就是所谓的‘有情饮水饱’。但如果所爱之人能够拿出稀世珍宝下聘,恐怕也不会有哪个女孩子能够拒绝。
‘爱意’本身不能被衡量,既可以无价,也可以一文不名,但落到凡俗之中,总需要有个‘等价物’。倒不是说,送了珍宝之后,两人的爱情就要坚定一些、贵重一些,只是这终究是一个‘证明’。
一个可以让陷入患得患失恋情中女孩子安心一些的证明。
而且俗气一些说,谁又会真的不喜欢珍贵的东西呢?这可是刻在人内心深处的本能——对于喜欢对镜梳妆的女孩子们来说,这面镜子还要更有吸引力,超过一般的珍宝。
看到这样的镜子,又看到周若水笑,周信忍不住露出了有点儿微妙的神情,似乎是想笑,但又不好去笑。
‘啧啧’了两声,他才道:“这可如何是好?若冲送来了这样一面宝镜做聘礼,父亲要拿什么陪嫁?总不能被压下去太多罢?”
富贵馨宁之家和平民百姓不一样,平民百姓往往聘礼多过嫁妆,或者两者差不多。而富贵之家呢,不仅仅是夫家送来的聘礼会全部做嫁妆,所陪送的珍贵之物更是多不胜数(古代女子不是没有分财产的权力,嫁妆就是他们事实上分到的财产)。
嫁妆比聘礼高到不知哪里去,这才是富贵阶层的常态。
大家听周信如此说,也想到了这一‘尴尬’,纷纷跟着笑起来。
唯有周丽华没有笑,看了看堂姐周若水,又看了看闪亮的镜子,眨了眨眼睛——兄弟姐妹们都在,如此热闹的时候,她第一次有了一种描述不来的失落感。
第286章
纳征之后,义兴传出了‘水晶镜’的传闻说是许氏给义兴周氏的聘礼中有不世珍宝,一面宝镜!
虽然很少有人见过‘水晶镜’,但就是众口一词,认可这是一个价值连城,甚至还不止的珍贵之物。这个传闻也没错,至于为什么是水晶镜,而不是银镜,那就是周家自己的问题了——许盈的聘礼清单上写着银镜没错,然而这在周家看来完全就是‘欺诈’啊!
许盈自己知道,这是用了白银的,但周家人哪里晓得!他们更能看到的是镜面仿佛水晶一样!
这个时候当然也有玻璃,但华夏原产的玻璃一直走‘假玉’的路子,用来冒充玉石。至于追求澄澈透明,这在此时既有工艺上的难度,又很难想到好的商品,所以并不受欢迎。大家说到玻璃,首先想到的只能是各种有眼色的玻璃珠、玻璃假玉,再有就是从海外来的玻璃器(此时就算是海外的玻璃器,也很少有像水晶一样的)。
所以看到许盈的银镜镜面,周家人,以及少数看过镜子的外人,都更容易联想到水晶。
先不说这面镜子是如何做到照影的,就是如此大的一块水晶板就够让观赏者惊诧了!根本想象不到天然的水晶是如何做到这么大、这么澄澈的——如果真的是用一个人那么大的水晶磨出来的,那确实是大手笔了。
一开始,‘水晶镜’的传闻还算正常,后面就走了样了。有人说,镜子是许盈同仙人交换的,交换的筹码是一篇诗赋仙人也爱慕人间玉郎君的才能,特意来求文,水晶镜就是仙人的宝物,用来支付润笔之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