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7页

麒麟儿 三春景 953 字 2024-01-02

饭团做的时候高档一点儿,还能放鱼肉松、糖、咸菜、腊肉等等做内馅儿,有什么内馅儿取决于拿到的补给是什么。当然,这种高档一点儿的是给江州军自己吃的,俘虏只能吃没馅儿的。

捏好的饭团用类似紫苏叶的叶子包成一个个的,一次预备好两天的分量,之后两□□军就不用为吃饭的事耽误时间、浪费精力了。

常凤揭开外面的叶子,看到了灰白色的饭团,这是之前就吃过的东西,他已经没多少好奇心了。不过看到这个饭团,他还是同身边人道:“以小见大,只看这军粮就知道卫将军胜的不虚唉!”

这年头的军粮没什么讲究的,平常士兵多是吃不饱饭的,只有临开战前才有机会吃饱饭。至于说养的壮壮的,每天都能训练的士兵,就是精锐了,甚至是主公身边的亲兵。而他们,可是俘虏!这都能吃米饭,可想而知许盈后勤补给的深度。

稻米是南方常见的粮食作物,也是各种主粮中比较‘高端’的,孔子那会儿还说吃稻米、穿丝绸,就是人生最大的享受了,可想而知!

南方因为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关系,普通人家也能吃上稻米,但也没有放开吃的道理,往往是和野菜、其他主粮什么的掺杂着来!

而常凤吃的这个饭团子,却是纯粹的米饭,不杂别的,也没有吝惜盐和醋!

常凤他们并不能吃饱,每天赶路不少,却只发给三个饭团(虽然一个饭团就有成年女人一个拳头大了)。但常凤知道,这不是缺少粮食,而是故意饿着俘虏,防止他们体力太好了弄出事来!

这也算是一种常见操作。

第383章

一边一口一口咬下饭团子,常凤还一边竖起耳朵听押送他们的江州军说话,那几个江州军正好坐在他身后。

“还是行军时军粮好啊!如今只能吃这饭团子,一日两日还好,几日下来真是没滋没味的。”他们之前是跟在许盈身后的后续部队,军粮上面和许盈的部曲没什么分别,不紧急的时候吃的很丰富,有许盈这个狗大户出钱,比在江州时还好呢!紧急时没人发了一个军粮袋,其中除了一些简单药物,食物包括了鱼肉松、奶粉、糖、炒米、盐巴等等。

如今押送俘虏回去,不能走水路,走的是陆路,补给没那么方便,就简单多了。管饱是管饱的,丰富不能求。

“这就是军中先生们常常念叨的‘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罢!过去咱们在州中时,也不过就是如此,绝没有挑剔的呢——也不用抱怨了,马上就要到‘江州门户’了,到时就轻松了。”

常凤对他们口中的‘江州门户’很好奇,根据一路上的情况,他知道他们这是快入境江州了,但离江州治所还有不短的距离呢!只是入了江州,能有什么不同?

离江州的时候是乘船,实际是很轻松的。眼下押送俘虏却是走路,顶着秋老虎余威,确实辛苦不少主要还是能调度来的大船都被许盈拿去运兵、运物资了,剩下倒是有一些小船,但对于人数并不算少的俘虏,却是杯水车薪。所以干脆将俘虏队伍分割之后,由一支一支的押运小队押送走回江州的。

说起来,常凤他们一行也只是庞大的俘虏队伍中的一支而已。

抵达押送他们的江州军口中的‘江州门户’之后,常凤才明白他们话中的意思。在州界处,有一座驿站,但并不像是朝廷的驿站,如今属于朝廷的驿站都精穷了,哪有这样的气象——外面看着不招摇,但占地可不算小,房间多、牲口棚多、驿丁多,来来往往的人,颇为热闹。

这是许盈在自己掌控地区内修的驿站,不只是江州,往南打通商道之后也往南边修了一些,这些驿站他自家商队用,外人也可以用,不过一切都按市价来就是了。对于旅人和商贾来说,这没什么问题,出门在外最怕的就是遇到贼匪,等于是提着心过日子!能有这样的驿站,不知道省多少事儿!

要知道一般的客舍驿站还得担心是不是黑店,而许盈开的‘连锁店’却是因为打出了品牌效应,人家看格局、看招牌就知道不是黑店,格外受信任!

哪怕是住不起的小商人、穷旅客,也愿意在驿站外围扎营休息,贼匪之流不敢惹许盈,驿站周边也是安稳的(许盈在江州及周边剿匪就像是刮地皮,如果只说江州地界,贼匪本来就很少了!就是有,也是不成气候的,哪里敢惹许盈的产业)。

到了这里,亮明了身份,交了信物,押送队伍就能补充物资了。当然,想要进驿站睡房间是不可能的,他们人太多了,哪怕只有江州军都是睡不下的,算上俘虏就更不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