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3页

麒麟儿 三春景 976 字 2024-01-02

为什么放到天子脚下就不用担心了?那是有人看着,也因为脱离了自己依托的乡土,很多事情根本做不了了。

丹阳豪强没有脱离乡土,但眼下的乡土严格意义上已经不是他们的乡土了。大量的人口充实进来,南渡朝廷从王公贵族,倒寻常中原百姓,他们改变了丹阳的人口结构,也改变了这块土地的本质。

为了让大本营稳固,朝廷刚刚落脚,就有顾陆朱张这些人家清扫了一遍丹阳地头。后来朝廷能做主了,又清扫了一遍。至于说平日里闲的没事做的台中大臣,时不时揪住几个豪强的错,非要拉人下马,那就更多了。

打压豪强这种事对于某些求上进的臣子来说真是百利而无一害,既能立功,又能扬名,甚至不如抓那些王公贵族的小辫子有风险——王公贵族们的跟脚在那里,不至于真的有错了也谁都不敢动他们,但终究要掂量一下自己的身板再动手。

豪强就不同了,没有政治力量,只是有钱有产业罢了!加上世上名声最不好的几拨人里就有豪强一个,打压豪强堪称政治正确,哪怕豪强们与有来历的人物有了关系,一般也没人会为了几个豪强出头!

陶氏原来在丹阳只是个小豪强罢了,正是因为这些年对丹阳豪强的打压,上面的大豪强死的死、没落的没落,陶氏韬光养晦,小心行事,借着大豪强垮台的机会落好处,反而成长了起来,成为丹阳数一数二的豪强。

也因为这份谨慎,许盈推行的官屯对他们影响再大,他们也不敢轻举妄动,只看着别人先‘以身试法’。

如今‘以身试法’的结果出来了,陶氏也该根据这结果决定接下来的作为了。面对丹阳一些跟随在自家身后的豪强,陶氏的当家人陶师沉沉点头:“为今之计,却是只能等的!等到大将军形势弱一些,再说其他。”

“形势比人强,大将军手握重兵,又掌握了朝廷,天下人望亦是隆重!此时便是那等势族也不敢太过出头,更何况是我等——豪强的命在朝廷眼里可什么都不是!真要是强出头,谁人会保我等?哪怕有哪位贵人许诺了什么,到了紧要关头也是无用的。”

“盛极而衰,世上之事向来是‘水满则易,月盈则亏’,大将军虎踞龙盘,好大气魄,但也不能始终如此。想当年袁贼多大势头?连鸩杀天子之事都做出来了,之后身登九五,要号令天下结果如何?所以说,一动不如一静,且观后效就是。”

陶师没有说的是,如果许盈真有天命在身,形势不仅不会变差,还会越来越好,那就是另一个故事了不过真要是那样,现在没有动也是好事。

许盈并不知丹阳的某个豪强庄园里有人在盼着他不好,但他知道,背后想他完蛋的人肯定不少。哪怕是他还小的时候,只是许家一稚儿,也有利益相关者想他不好呢!随着他渐渐长大,牵连的人事越来越多,这种人只有越来越多的!

直到他在南边朝廷说一不二,对他不满的人到达了一个新的顶峰。

没人喜欢自己被人讨厌,但许盈是知道轻重的人,很清楚地知道那些都是对他无足轻重的人!而他的重中之重是治理好南方,开发南方,然后积聚人力物力准备北伐——北伐是一件风险很大的事,而且会死很多人,换做是小时候的许盈,会下意识避免这个选择。

而现在的他已经不是过去的他了,这些年不知不觉中他其实也成长了很多。

他见过了乱世的兵荒马乱、颠沛流离,知道结束这样的战乱是一件怎样有意义的事。他决定去做这件事正如他少年时代就想过的,他来到这个世界,偏偏是他来到这个世界,重活第二次,总该是有理由的。

他该做些什么,留下些什么。

他现在每天殚精竭虑做事,不过在摆脱了一开始对建邺的制衡,对各地有实力的人物的安抚控制之后,他现在做的都是‘实事’,所以累也不算什么,反而兴致勃勃,苦也是甜。

就在陶氏庄园里商议今后如何见机行事的时候,许盈却离开了京口,各地视察去了。他这次视察表面上是考察农事,同时根据各地情况搞一批水利工程,以促进农业,实际上也有借此机会,梳理水运的意思。

南方水运发达,而水运在古代社会对其他运输方式几乎是碾压的!如今南方对水运的利用也有,但没有成体系。简单来说,大家都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打转,如此好比各省修火车轨道,而省与省之间并不相连。

之所以如此,和地方保护主义有关,占地之后设立闸道,私自收过路费,这种事汉时就有了!更别说大宗贸易的话牵扯更多,刻意阻挠些什么了。另外,也和各地庄园主对河网的‘改造’有关大家都要引水灌溉、舂米等,所以河道上大多架设了此时一种很大、会阻塞河道的水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