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页

拜将台+番外 虚坛 992 字 2024-01-02

这一病,就是一个月,天奉帝缠绵在病榻之上,只觉得平生最后那点开疆拓土、青史留名的志气,也都在这一病中消磨了个干干净净。

再大的功绩,再高的后世评价,又能如何呢?

志气消磨,看着宫中的善解人意、曲意逢迎的莺莺燕燕们,也就多了几分怜爱。一个月来,宫中的妃嫔们似乎也发现了天奉帝心思的变化,每日忙不迭轮番前去御前侍疾,一向温柔体贴的高贵妃,更是提前觉察到了天奉帝这股子新生的心思,于是也想要借这个时机彰显自己的贤德。

随着年纪愈发大了,天奉帝在后宫的心思也在逐渐转移。以色侍人者,色衰则爱弛,纵然高贵妃如何精心保养着自己的容颜,在宫中把持六宫大权,位同副后,但帝王的宠爱,终究是如同东去的流水般,一点一点地流逝着。

这种紧迫的危机感,让高贵妃不得不做更多的打算。

前几年,天奉帝宠幸了一位新入宫的潘才人。潘才人虽无显赫的家世背景,却仗着年轻,有几分美貌,居然一朝得宠于御前。

这一个月来,潘才人一改往日艳丽娇俏的打扮,素着一张小脸前去侍疾,摆出一副楚楚可怜、心痛而不能自胜的模样。这一前后的反差,顿时将缠绵于病榻之上的天奉帝哄得软了几分心肠,谁能看到平日艳丽如火的美人为了自己如此憔悴而不心动呢?后宫的女人们一眼能看穿的把戏,天奉帝却偏偏正好吃这一套。

这一心动,立刻将高贵妃的努力打乱了七七八八。高贵妃一向自诩解语花,是天奉帝心中温婉柔情、贤惠淑德的代表,纵有精心熬制的汤药、亲手制作的点心,对于天奉帝来说,也不过是高贵妃寻常所做的,并没有什么新奇。哪里比得上新宠为他失色憔悴的花容呢?

高贵妃在这一口气上争不过,只能将希望寄托在宫中妃嫔与朝中女眷的除夕家宴上。她如今掌管六宫,除夕家宴的举办,正是她下功夫的地方,只要能办得足够精彩,也能借此让天奉帝的注意力稍微回转到她的身上。

谁知还没到除夕,乾和殿的一道口谕就传了下来:

圣上龙体欠安,疲于应付,今年的除夕家宴就不必单独举办了。改到元旦当日,与皇子、亲王的元旦晚宴合而为一,一同举行,庆贺新春。

消息传到的一刻,高贵妃几乎捏断了手中镂金飞凤的步摇!

周显听到这个消息,只是微微地点了点头,并没有做任何的表示,仿佛对这个结果早有预料。

元夕当晚,没有了宫中家宴,自然也没有了往年一片繁华、彻夜不休的靡靡之音响遍宫廷。周显的东宫之中,更是寂静得一片,张灯结彩的灯烛装饰在宫殿之中,却没有一丝热闹欢喜的过年氛围。

夜晚到来之前,周显早早就打发了一宫的人,有家者,可以回家与亲人团聚。东宫里的下人们感激涕零,连连赞颂太子殿下的仁善,口头领命去了。于是到了晚上,东宫里只剩下周显的亲卫,与寥寥无几的太监下人。

“殿下,御膳房给各宫送饺子来了。”王宝福小心翼翼地迈过殿门,把手中的呈了上来。

周显坐在桌前,神态是难得一见的放松,他的脸正向着窗外,目光望着天空之上的明月,轻轻应了一声:

“嗯,放下吧。”

王宝福轻手轻脚地将饺子放在桌案上,又布上了餐具,周显也没有拒绝,拿起筷子,随手夹了一个,送入口中。

王宝福看着周显咽下一个饺子,这才出声道:“殿下,怎么不出去赏戏呢?”

虽然天奉帝有旨意,取消了除夕晚上的宫宴,但宫中也不可能真的一点活动都不举办。高贵妃依旧命人在毓寿宫中支了戏台子,请京中著名的梨园生旦演出唱戏。那里有现成的琉璃暖棚,即使下着雪也不妨碍赏戏。六宫嫔妃不敢不应高贵妃的邀请,纷纷应邀出席,给宫里添了几分热闹之气。

周显摇了摇头,漆黑的眼睛看了王宝福一眼:“不必。”

他并不喜好这些,也不想去凑这个热闹。

殿中一下子又陷入了一片安静的沉默。

周显似乎是想到了什么,忽然道:“有信件从北疆而来吗?”

王宝福顿时愣了一下,道:“这几日,似乎不曾有信从北疆而来,殿下是在等……”

“罢了。”周显摆了摆手,没有再做回答,似乎也不想向王宝福解释。

人都没有回来,可见这个年,是不准备回来过了。既然如此,即使送了信件回来,多半也是推诿搪塞之辞。

若是她心情好,兴许还会向他解释两句迟归的原因,若是她又嫌麻烦起来,说不定根本连信都不会回,他还在这里白白地等,也许等到明年,也未必有回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