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页

……

从烧着火墙,点着熏炉,铺着栽绒地毯的商会里一走出来,穆道勋身上的薄汗立时被吹了个透,他长身立在阶下,生生打了个寒噤。

路边尽是未化的残雪,赶上今年煞冷的天,又遇上灾年,城里人家都锁门闭户猫冬,连门前雪也顾不得自扫,街道上满是泥泞与残雪,连个下脚的地儿都没有。

穆三爷今日出门没带着侍从,只有一个马倌替他牵马,他骑在马上,并不着急赶路,眼睛也没盯着脚下,正全神贯注在心里算着账。

忽听前面一片喧哗,抬头一望,却是走到了五蕴寺门口,不过眼前之景却叫他大吃一惊——

只见山门紧闭,门外百二十个男女老幼流民,抱窝的鹌鹑似的挤挤挨挨凑在墙根底下,嘈嘈杂声以及腌臜气味扑面而来,不过这些都只是连州城近日寻常之景,真正叫人吃惊的是,和尚寺庙山门紧闭,却有一群道士正在此间布施纸衣。

如此时节,能领到一件纸衣避寒对于流民来说便是再生父母的恩情,因此众人无不叩谢练练,感恩戴德,一时之间佛爷菩萨道长万福的话通通出口,那些布施的道士们听了,也没纠错,只是唱喏道:“无上天尊!”

穆道勋见状,静默了一瞬,并没有从马上下来,只是解下腰间钱袋,叫马倌悄悄送到那道长手里,若问名号,也不要作答。

……

到了家,门房里全是等着他的铺子掌柜,穆道勋知道他们为着什么来,先请到书房里坐,又叫奉茶,片刻功夫,他二哥穆道勤和侄儿穆敏清也进来了。

清哥儿不常来此,穆三爷先看了他一眼。穆敏清目光澄澈,不像他二哥似的满脸急惶,他便暂且不管,只问掌柜们所来为何事。

掌柜们便纷纷开口,商行的说马上要过年,伙计们的开工利市钱如今也该预备出来,那布行的说上回买浣州商人绸缎的钱正该兑了,那医馆的说年后恐有大疫,急需几味药材要买……

穆道勋沉默地听完,又一一给了定夺,掌柜们走了后,才坐下来,长舒一口气。

“一个一个都是来要钱的!”穆二爷穆道勤在屋子里踱着步,烦躁地说道:“老三,你还要买粮嚒你瞧瞧,这哪里是讨债鬼,分明都是催命符啊!”

看来自己去商会这一趟是传得满城风雨了,穆道勋徐徐笑道:“粮价不降,就得拿出更多的粮食出来卖,让老百姓知道有粮可买,谁都不用囤,这粮价才能降下来呐。”

穆敏清这才觑着话缝儿,起身道:“可是三叔,平籴粮价本就是官府该做的事,怎么连州粮仓不开,反倒是咱们牵头出力这——”他咽下未脱口的话,只道:“侄儿听说,连州粮仓不日就要开了”

穆二爷在旁短促地笑了一声:“呵,那都是你三叔编出来糊弄人的,连州粮仓要开,也得问问我!”

“怎么回事”清哥儿疑惑不已,忙看向两个叔叔,问道。

穆三爷沉默不语,穆二爷在地上驴子一样转了转圈,搓着头皮,硬声道:“连州粮仓压根没有一粒米,这些粮食,都得咱们家给他筹谋!”

“啊!”清哥儿不由惊诧,道:“怎会连州粮仓是帅司的保命符,连州数万兵马都仰着它呢——”

“你也知道那些兵马都仰仗着连州粮仓的粮草,可想而知它怎么会一粒米都没有了”穆二爷冷笑道:“自打入了秋以后,朝廷就没再给连州调配粮草了,眼下城里的官兵们吃的都是帅司在老虎滩开垦农场的粮食,今年粮食欠收,咱们家还替帅司去外州买了三万石粟米呢!”

清哥儿听到这话简直如遭雷击一般,兀地怔楞不动。他如今在教授厅做添差教授,正是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差使,还是这两天回家里,李氏跟他抱怨,说听下人讲三叔近日一直在花钱买粮。虽说买粮这事儿是从前商议过的,可这么大肆地买,甚至不惜将来年买货的钱都挪去买粮食,是前所未有的事儿,因而叫他来此问问。

只是个中缘由真叫他难以置信,连州粮仓里竟然是粒米未有,而且朝廷竟然断了连州官兵的粮草连州有几万兵马,五万,六万清哥儿只是衙门中一个小吏,他并不真正清楚,可他知道,连州是边关机要之地,挨着塌它葵乞,连州官兵没饭吃的消息要是已经暴露,那么后果不堪设想……

他立刻转头看向穆道勤:“二叔,你可要守口如瓶!”

穆道勤天天被穆三爷提点,当下脱口道:“你当我不要脑袋了嚒,我当然是出了这个门,除了和你们,谁也不说。”

穆道勋摆摆手,显得淡然得多,只道:“粮食不用担心,不出一个旬日,就可以车载斗量地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