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兴茂朝两个弟弟拱手道谢,“辛苦弟弟们了,哥哥一定早日回京。”
只是,他将话说得豪爽,一直到了次年的夏天,汇报柴娥英生了个女儿时,李兴茂却在信中说,他想在村里陪妻儿们过完余生,不想回京城了。还说,拜托两位弟弟帮着处理好朝中事务。
李兴盛和李兴安看到信,将他骂了好久。
知道消息的李伯暄,倒是很平静。
儿子不愿为皇家人,他也没办法呀,说实话,他也想跑掉。
很多时候,他都怀念镇安府村里的花花草草,怀念那学堂里调皮的孩子们。
李兴茂说,李家人离开后,村里又找了个夫子,代为上课,也不知那位夫子能不能管好学生们。
那些个孩子,连宋夫子都管不好,只有他能管得他们服服帖帖。
还有学堂前的那片水塘,现在该清淤泥下莲子了吧。
还有几个常去找他说话的老农,还会不会去学堂那里坐坐?
如今,这些都成了过去式,只能在梦里想想了。
李兴茂不肯回京,李伯暄无法,只得给李兴茂封了个逍遥王的封号,将整个镇安府都赐给他为封地。
大儿子不想当皇家人,跑了。
太子之位不能缺。
李伯暄将目光盯在了二儿子和三儿子的身上。
李兴安料想到会有这一天,从小到大不爱看书,更不想写字的他,要他当太子管政事,还不如叫他出家当和尚呢。
当和尚是不能当的,那就找别的借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