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檀只好一脸纠结地看着嬴政叮嘱寺人,便琢磨着:“那再多做几件,我和母后也要。”
他这么说着,想想再做个长靴一起配。
嬴政凑过来:“朕也要。”
正商议着,就听见寺人禀报,说是荀子求见,嬴政连忙道:“给你师父也做一件。”
又冲着寺人摆摆手,示意他传召。
苏檀琢磨,他师父过来做什么,但是老人家现在时不时也要来关心下政务,有意见就提,没意见就听听走了。
嬴政也高兴,这说明对方把秦朝政务放在心上了。
毕竟这么一个老人,又一心向着你,还特别的足智多谋,影响力巨大。
因为荀子的存在,文人的声音都小了很多。
你是文人,你是厉害,你还能比荀子厉害了。
有本事你跟荀子、韩非、李斯他们吵架去,荀子讲究以德服人,他那个大拳头特别讲道德,而韩非、李斯是法家,极为能言善辩,且不喜儒家。
要不是太子扶苏喜欢,二人反对的声音只会更大。
苏檀的说法就是,在战国时期,这需要征战保护国家,那法家就是最有用的,但是统一后,就得综合起来考虑,法家要有,儒家也要有,取长补短,不能一言蔽之。
他的主旨就是取黄老之治,毕竟当初吕雉已经交出来漂亮的答卷了,他就算政治不敏感,但是他会小抄,还有秦始皇给他做后盾,对方在卡着,根本不慌。
第90章
始皇帝六年。
苏檀手里拿着日历本在看, 厚厚的日历本,一日一张,上面有简单装饰的图案, 中心偏上是印的事日期,下面一排印着黄历, 写着简单的吉凶和宜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