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伢聪敏、早慧,只需稍微点拨,足以一通百通,就是这一笔字,尚需打磨。依老夫看,你们迁居县城之前,便先让他入我的学塾,正一正底子,日后你们若要往县城去,老夫亲自给青衿书院写一封举荐信便可。”
他久未遇见如此优秀的学子,还只是这般年岁。
就算寒窗苦读十年,也不过十五六岁罢了,可谓是羡煞旁人。
说到最后,穆秋山也有些激动。
“明年二月县试,我觉得你们家三伢,可以下场一试!”
科举考试中的童生试,指的是接连通过县试、府试两层考核的学子,又有“生员”之称。
与通过即获秀才功名,三年两次的院试不同,县试、府试两场考试每年都会举行。
但即使童生试不限年龄,温三伢绝对也算其中年龄最幼的一批考生了。
如今有条件供孩子读书的人家,大多开蒙的年岁也都选在五岁左右,这还多是书香门第,之后学上几年,基本十岁上下才会下场初试。
面对穆秋山的提议,在场所有人都是一脸愕然,唯有温三伢看起来颇为淡定。
就连素来格外沉得住气的钱大娘子钱云书,都忍不住问道:“夫子,三伢便是明年也不过七岁,是否……有些太早了?”
穆秋山摆摆手,在他看来,既有天资,就该发挥出来。
这并非揠苗助长,而是人与人生来便不同。
有些人学到四五十岁,还考不上一个童生功名,有些人少年便天纵英才。